辛夢鴿
摘 要: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環境正逐步完善,現行財經法規和企業管理監督機制也更加規范。但是,企業運營中,也存在一些監管死角,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時有發生。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對規范企業財務、維護經濟秩序,意義重大。
關鍵詞:財務會計;信息失真;信息質量
我國目前現行財經法規和企業管理監督機制運行中,存在不少漏洞和監管死角,部分企業出于自身考慮,對外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蒙蔽投資者和管理監督方,造成了國家、個人的資金損失和經濟秩序混亂等后果。由此,分析研究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社會和經濟意義重大。
一、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形式
1.經濟交易失真
經濟交易失真是指企業利用虛構的經濟交易,通過偽造交易合同、出入庫手續、驗收及運輸等原始會計資料方法,以虛增的經濟收入和業務支出調節會計賬簿和報表數字,達到會計信息造假目的。這種造假方式在企業財務會計信息中比較常見,是企業增加經營業績、提升利潤水平、夸大企業成果的主要手段。
2.會計核算失真
會計核算失真,是指利用會計核算處理流程環節,偽造提供虛假會計數據。記賬憑證填制核算、賬簿登錄核算、財務報表編制等環節,都可能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3.會計報表失真
會計報表失真是指報表編制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對報表數據中的資產、負債、利潤,收入、成本等進行人為調節。這種報表,隨意性大,缺少真實數據支持,失去了報表本身反映經濟業務實際狀況的本質意義。
4.披露信息失真
信息披露失真,主要發生在上市公司對披露會計信息這一程序中,公司出于融資、提高股價、攫取利益的考慮,會利用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偽造一些不實的資產或負債信息,人為操縱利潤進行,以達到給外界傳遞經營狀況良好、企業發展前景可觀信號的目的。
5、審計報告失真
審計報告失真,各大會計事務所曝光出的審計報告做假事件,反映出另外一種利用審計報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形式。提供審計報告的注冊會計師為了迎合客戶不正當需要,對調整后的虛假會計報表予以確認,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審計報告。
二、造成企業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企業逐利本能
利益追求是企業經營的根本目標。部分企業出于籌集資金、抬高股份、追求利潤等目的的考慮,在會計信息質量和利益沖突時,往往將利益作為第一選擇,通過篡改數字、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方式,提供不真實的會計信息,蒙蔽廣大投資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以達到獲利目的。
2.企業內部約束監督不足
會計信息失真企業普遍存在監督機構設置不健全、執行不力的問題。例如,最受社會公眾關注的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一方面,大多的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受到公司管理體制影響,獨立性受限,造成對問題的發現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未按國家規定設立獨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構,對企業會計信息缺乏有效監督。
3.企業外部監管不力
我國的企業財務監督部門和組織包括有財政部門、人行、商業銀行、證券監管機構、會計事務所等機構。由于這些機構的權限分散,形成了多頭監管的局面,部門之間協調成本高,降低了監管時效,且各個監管主體利益取向不同。當利益發生沖突時,不可避免會以本部門利益為出發點,影響監管職能發揮。
4.企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建設不夠
我國企業中大部分的財務人員都具有著良好會計職業道德操守,但仍有部分的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薄弱,原則性不強,責任心匱乏、違背會計職業道德要求;對于以不正當的手段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不能做到始終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參與、謀劃、編制、偽造、提供虛假會計信息。這種惡劣行為,已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影響到國家正常經濟秩序。
三、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對應措施
1.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履行
企業領導者要充分認識到,經營企業除了要實現經濟效益外,還有對社會公眾、投資者、債權人、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企業領導者應從社會責任角度出發,意識到提供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就是對投資人、債權人、社會公眾和國家經濟履行社會責任,將提供真實、客觀、完整的會計信息,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之一。
2.加大企業內部監督力度
從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的角度解決企業內部監督約束力不足的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利用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發揮對會計信息的監督控制作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規避會計失真風險。同時,企業還應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作用,建立高效獨立的內審機構,以制度保障內審機構的權力和職責。
3.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管力度
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和組織要嚴格履行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管理職責,對職能管理監督范圍和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加強政府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管力度。真正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監督功能,拒絕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提高會計信息監管效率。
4.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設
通過宣傳、學習、培訓等方式,強化對財務人員會計職業道德的建設工作,促進會計人員樹立防范會計信息失真風險出現的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同時,還要加強對管理層的會計道德內容宣傳,改變對會計工作不夠重視、疏于管理的狀況,認識到提供失真會計信息的嚴重危害,從企業管理層的角度,杜絕利用會計信息造假謀取效益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波.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措施[J].財經界(學術版),2012(03).
[2]于鵬.財務重述發生的制度背景分析[J].財政監督,2012(35).
[3]馮暉.淺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解決對策[J].河南科技,2010(16).
[4]李婧.淺析會計失真[J].經濟視角(中旬),2011(07).
[5]李紅梅.基于融資視角的財務重述動因及后果研究[D].中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