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萍,章菊琴,朱崢崢,李玲珠
(浙江省臺州醫院,浙江臺州 317000)
人工流產是指因意外妊娠、疾病等原因而采用人工方法終止妊娠。人工流產手術是婦產科門診中常見的手術,是避孕失敗后的補救措施[1]。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每年全球約有4 800萬女性進行人工流產,其中我國占27.1%[2]。我國人工流產例數在逐年上升[3]。以往人工流產手術中采用探針探測宮腔,由于探針較長,探觸到宮底時的感覺不明顯,用力大小不容易把控,易致子宮穿孔,一次宮腔探測成功率低。小號宮頸擴張棒較短,頭端感覺傳導到手指的距離短,感覺明顯真切,而且力量易控制。為縮短手術時間,減輕受術者痛苦,筆者用小號宮頸擴張棒代替探針探測宮腔,臨床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年齡16~27歲,孕周43~50d,初產婦。排除標準:有宮頸手術史,孕周小于43d或大于50d,經產婦。2012年8月符合納入標準的受術者98例,按照手術日期單雙號分組雙數日為觀察組,單數日為對照組。觀察組49例,年齡20~26歲,停經44~50d;對照組49 例,年齡16~27歲,停經44~50d。兩組受術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受術者取膀胱截石位,鋪無菌巾,做雙合診復查子宮位置、大小及附件等情況,常規消毒外陰和陰道,窺陰器擴張陰道,消毒陰道及宮頸管,用宮頸鉗夾持宮頸前唇。順子宮位置的方向,用探針探測宮腔方向及深度,根據宮腔大小選擇吸管。宮腔擴張器擴張宮頸管,擴張到比選用吸頭大半號或1號。將吸管連接到負壓吸引器上,控制負壓在400~500 mmHg,吸宮腔1~2圈。感到宮壁粗糙,用小號刮匙輕輕搔刮宮底及兩側宮角。取下宮頸鉗,用棉球拭凈宮頸及陰道血跡,術畢。
1.2.2 觀察組 除把用探針探測宮腔方向及深度改為用小號宮頸擴張棒探測宮腔外,其余手術方法及步驟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1.3.1 一次宮腔探測成功率 即探測宮腔一次成功的例數占本組總數的百分比。
1.3.2 手術時間 從外陰陰道消毒完畢準備探測宮腔開始到手術結束取出窺陰器為止即為手術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宮腔探測一次成功率及平均手術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宮腔探測一次成功率及平均手術時間比較
3.1 更新宮腔探測工具的必要性 傳統人工流產手術中的疼痛和人流綜合征常讓受術者難以忍受,故臨床常需行靜脈麻醉,以達到無痛的效果。雖然如今有無痛麻醉技術可以做到讓受術者無痛,但還是有一部份受術者因為種種原因(如進食原因、經濟原因、合并內科疾病或因難免流產、不全流產等)而不能進行全身麻醉。在清醒的狀態下接受手術,醫生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受術者疼痛的壓力源。不論是傳統人工流產手術還是無痛人流手術,如何縮短手術時間,讓手術過程順利流暢,是患者和醫務人員共同追求的。人工流產手術順利與否的關鍵點是能否順利探測宮腔,如果宮腔探測成功,則術者對子宮的大小方向及手術難易程度已了解,等于是手術成功了一大半,術中致子宮穿孔[4]的概率下降,手術時間必然會縮短。
3.2 小號宮頸擴張棒的應用優勢 探針前端沒有弧度,雖然可用手折彎,但彎度不夠圓滑;探針長26cm,由于較長手腕部沒有支點,用的是手臂的力,故力量不易掌控,易因用力過大致子宮穿孔;由于較長探觸到宮底時的感覺也不明顯,故不易一次探測成功。反復探測宮腔方向及深度的次數越多,損傷越大,手術的并發癥也多,手術時間延長。小號宮頸擴張棒前端有一定的弧度,術者如果覺得小號宮頸擴張棒前端彎度不夠,可以將手腕上抬或下壓以適應前傾前屈或后傾子宮的需要,小號宮頸擴張棒長18cm,比長的探針頭端感覺傳導到手指的距離短,感覺明顯且真切;小號宮頸擴張棒前端比探針前端圓鈍,不易致宮頸損傷,故術后不易發生宮頸管黏連[5],也不易致子宮穿孔;小號宮頸擴張棒用執筆式握持探測宮腔時,醫務人員可將手掌根或手掌側面依托在手術床上或受術者大腿根部,用的是手腕的力,用力均勻舒緩,而且輕巧,不易因用力過大致子宮穿孔,故一次探測成功率高,手術時間短。本文資料顯示,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一次性宮腔探測成功率觀察組為93.88%、對照組75.51%,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83-384.
[2]WHO.Reproductive health strategy:to accelerate progress towards the attain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and targets[M].Geneva:WHO,2004: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衛生年鑒[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02.
[4]王莉君.計劃生育手術致子宮穿孔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1,8(7):4-5.
[5]朱紅梅.人工流產術后宮頸及宮腔粘連68例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