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慶鳳
論聽力和情商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 張慶鳳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的畢業生抱怨:大學期間的英語學習和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沒什么兩樣,但經過大學學習英語水平反而越來越退步。用人單位也不滿意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手中英語考級的證也不少,但是卻沒有實際的交際能力。另一方面,大學老師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的老師抱怨:現在的大學生是越來越難教,學生的水平越來越差,聽說讀寫的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聽力更是不盡人意,所以課堂上用全英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作為從事多年英語教學的高職高專院校老師,筆者不禁反思這種尷尬局面出現的原因,總體如下:
聽力辨音和聽力理解能力目前是大部分的大學生最薄弱的環節,而這個短板直接導致了學生學十多年的英語仍然是聽不懂、說不出的聾啞英語。這主要是因為啟蒙階段的英語沒有打下扎實的基礎所以到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后勁不足。《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的作者安妮鮮花通過觀察她的女兒在國內外英語啟蒙的經歷,她明白啞巴英語絕不僅僅是輸出環節的問題,造成啞巴英語真正的原因在于:在啟蒙階段或基礎階段的輸入環節中原汁原味的英語聽力輸入量不夠、中英互譯的思維模式以及死背單詞語法所造成的情景對應能力的不足。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方式的體現。它不是學科也不是知識點,是一種被內化了的基本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聽是任何語言的基礎。所謂的“十聾九啞”對母語、對方言、對英語都是一樣的道理。
無容置疑,說到底,英語是一種交流工具,其最重要的功能不是為了考試,而恰恰是為了人類之間的交流。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英語學習從小學開始就進入了一切圍繞考試而學習的怪圈,尤其是在中學階段。課堂上,同學們和老師可以為了一個填空的對錯、一個介詞的用法進行一堂課的討論,僅是為了在考試時填涂正確,但是對于一段簡簡單單的英語對話或聽力卻束手無策。
歸根到底,我們沒有把英語作為語言來對待,而是把它像數學、物理那樣作為一門科學去研究。這里面和我們的高考制度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高考是所有學科教與學的指揮棒。所以,如果說英語教育的目的、方法、手段的偏差是我們的學生英語能力低下的主要癥結的話,那正是我們的高考制度設計弊端的直接反映。我們的高考英語曾經有過幾年的英語聽力,雖不計入總分,但可以作為參考分,僅此已經在初高中的英語教學中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許多中學在教室配上了喇叭專為訓練英語聽力而準備,每天有固定的聽力時間安排。學生家長也非常重視英語聽力。但后來高考英語聽力被有的省市取消,還有的省市一直處于不計入總分的狀態,這樣就使得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把聽力訓練置之度外,英語學習重新淪為做題訓練,完全背離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作為人們的交流工具的基本含義。

圖一
從圖一可以看出自1999年起高考錄取率陡然上升。雖然近年來各地高考報名人數出現下滑,但高考錄取率仍呈現快速攀升的態勢。2010年全國高考錄取率高達69.5%,2012年全國平均錄取率達到75%以上。在中國教育新聞網上的《2011年全國各地高考報考人數及錄取率匯總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全國大多省份高考報名人數普遍持續下降,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并未下降,反而大多省份都有所增加,2013年高考錄取率在持序增長甚至個別省份已經突破了90%(山東)。
從以上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參加高考的人數在近幾年逐年下降而錄取率卻在上升,這就說明了我們的大學生平均智力水平在下降。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美國的一本名著《鐘曲線》其核心論點是:人口的智商結構分布大致是固定的。100分是人口的平均智商水平,超過的屬于高智商,低于是則屬于低智商,中等智商的人在人口比例中最大。所以從中國近三十年我國高等教育來看,隨著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大學的選拔門檻也在逐步降低,可以推斷當今大學生其平均智力水平比之從前確實有所下降。
第一,從聽力抓起。有人認為聽力啟蒙是小學生的事情,大學生都學了好多年英語了,不用啟蒙了。其實不是,筆者認為,無論學習英語多長時間,也不管學齡有多大,只要聽力沒過關的學生都應該從聽力開始啟蒙。聽力是學好英語的先行,過不了聽力關,就沒有辦法真正使用這種語言。所以談什么英語學習都只能是跟國內的考試較勁,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第二,改革高考制度。在現階段,高考是家長、學校、中學生的風向標,所以在高考英語科目考試中必須加上聽力考試,這樣自然而然學生、學校、家長就會注重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基本功能——聽力的訓練。如果高考中英語科目的考試能像托福、雅思那樣去測試聽力和會話,相信我們的英語基礎教育會很快扭轉。這當然需要各級政府的很大投入,包括硬件、軟件及師資各方面,但是為了提高我們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這些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幾十年英語教育的推進,這些問題應該能得到及時解決。而作為基礎英教學工作者最大的問題是應對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聽力是學好英語的先行,沒有英語聽力作為保障,后期的英語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培養學生情商(EQ)。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智商在很大程度上由個人的基因決定,一般無法改變。即然承認我們高職高專的學生相比于大學本科院校學生智商相對較低,而又很難改變,我們就必須注重培養情商。那么何為情商?情商主要是指那些與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美國研究人員認為在成功的諸要素中,結果顯示,智商約起20%的作用,其余因素(從社會地位、運氣、健康以及被稱為情商的一系列個人因素)占80%。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情商因素關系更密切,情商的高低,可以決定一個人包括智商在內的其他能力能否發揮到極致,從而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會有多大的成就。這也就為我們培養學生情商、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提供了依據。
英語學習本身是一個艱難的歷程,英語單詞繁多,漢英文化差異比比皆是,又缺乏英語學習環境。所以老師必須幫助學生激活情商。因為只有靠頑強的意志力,自我動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種種艱辛,學生才能堅持把英語學好,所以說情商是英語學習后期成功的保證。
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它不是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對一個學生來說它可以持續十多年甚至終生。初學英語階段尤為重要,在初學階段主要以聽力辨音、聽力理解能力為訓練,在大腦中盡可能多地積累各種類型場景和表達方式,這是所有英語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樹立的觀念。如果打好聽力辨音和聽力理解能力的基礎,后期階段的英語學習的后勁將不可低估。在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老師則要偏重學生的情商教育,以情促學,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的動機、樹立正確的態度,終身學習英語。
作者單位:(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