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好課的標準
——談談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
胡彩霞
寧夏育才中學
什么是一節好課?評價一節課是好課的標準是什么?對于此問題,卻還沒有一個確實的答案,對于好課的標準,見仁見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從來沒有固定不變的好課標準。我主要有以下幾點看法:
如果一堂課下來,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只是平鋪直敘,沒有突出重點,目的性也不強,這不能說是一堂好課。
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應該側重重點內容以及難點內容,課堂講解要注意難易結合,在適當的地方對學生金星拔高;而且,在提高學生綜合水平上,需要進行統一的練習,逐步的提高;在探索教學的手段和模式上,老師需要根據這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探索,根據課堂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例如采用問答式,設疑式,分組討論式等等。以上提到的內容都需要在講課之前準備好,并在課堂教學中以予兌現。
比如,某些概念課,(如高一的集合,高二剛開始講復數等等)要講的概念比較多,比較碎,都要一一道來,難免平鋪直敘,難免重點不突出。作為教師,就要在備課上下功夫,講出這些概念后面的東西。如講集合時,不能只滿足于講清楚“屬于”,“包含于”,“子集”,“真子集”,“集合的交、并、補”等基本概念,而且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集合,主要是研究什么?(集合與集合的關系和運算)通過什么研究?(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使學生從一個較高的觀點下看自己學習的內容,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素養的形成應該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培養的。
假如,這堂課只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靜靜的聽,全程學生無參與,那么這堂課就是一節失敗的課堂。學生雖然看上去也在認真的聽,可是卻是一種被動的接受。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首先需要提一個問題,引出這節課主要講解的內容。然后老師開始對學生金星逐漸的滲透,讓學生能夠主動的跟著老師的節奏思考、學習。在保證學生掌握了知識之后,然后對學生金星拔高性的訓練。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提出對這堂課的看法,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以此來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
教師不是急于不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我在聽課中發現有的老師還是習慣于給結論,有時也問學生,但學生還沒搞清問題,老師的答案已經出來了,或給了暗示,喪失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機會;教學上的難點,不是靠教師反復的講,不斷的告誡,大量的練習來突破的,而在于教師是否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主動的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老師與學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如何讓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迎合學生的思想方式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重要的難題。所以,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情景,選擇不同的教授方法。一堂優秀的課堂,通常情況下,能夠體現問題的實質,并且能夠將實質顯示出來,逐步的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認知力。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需要進行仔細的觀察,找到學生面臨的問題以及困惑。然后及時的調整課堂。
在課堂中,老師與學生通過彼此的談話,溝通來傳遞彼此的想法和情況。學生根據老師講課的內容提出相應的看法或者是在課堂上反饋出來,老師通過觀察,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或者是教學模式。作為當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按部就班的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了,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師的自身調整,促使其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其中包括調節思維節奏、調整思維方式與思維系統。幫助學生能夠從眾多的反饋信息中,獲得新的啟示。一堂比較好的課常常表現在師生在調整教與學的水平上。
上課就是信息的交流,不是教師單向的和學生進行知識的傳輸。因此,教師就要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知道學生的所思所想,教師據此來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老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想法的機會,提供一個廣泛交流的平臺,在教學中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靠矛盾的揭示與解決的過程實現。
通過什么來表現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好壞?就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這堂課程的學習之后,收獲了什么。只要學生在課上積極的跟隨老師的步伐進行知識的學習,必然就會產生想法,逐漸的形成自己思考問題的習慣。老師應該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他們方法,只有這樣學生這堂課才更加的富有意義。并且,學習的知識,要盡量放在課上幫助學生消化,盡可能的不要把問題留在課下,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而且,老師還需要注意,這堂課好壞與否,并不是看老師準備的形式多么的新鮮,內容多么的多樣化。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學到知識,并且會運用。老師應該深諳這一點,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內,提煉精華,對學生金星能力的培養,追求教學的實質性。
任何一個授課老師,都有自己的講課風格和特色,在進行教學安排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課堂的設計,從而設計出獨具特色風格的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優秀的課堂,在講解的時候,不僅僅是把知識全部都交給學生,而是能夠在講解的過程中,帶動起學生的激情,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其中,而且,老師能夠在講解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需要結合老師自身的情況,還有科學的教學方法。在科學的基礎上將理論上升到實踐中。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老師應該有一個全局的構思,然后在進行細節的充實。例如采用舉例子、設定情景、提高想象空間、做游戲等方法,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再次,就是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時候,應該穿插一些實際的例子,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而且老師還得隨機應變,及時調整教學。此外還應摸索與總結各種類型課堂教學(概念課、推理與論證課、計算課、課堂討論課、習題課、復習課等)的規律,使之與自身的專長與教學風格融為一體。
總而言之,在金星數學教學方式革新的時候,應該從整理把握問題的關鍵,要從內到外逐步的改進,不可以只注重表面功夫,而忽略了內在的深層涵義。學校老師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增加學生的學習水平。敢于在根本上進行創新,將理論上升到實踐的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每一節課、每一節內容都能夠給學生金星全面的滲透,爭取獲得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