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投身汽車領域
本田宗一郎認真分析了本田在生產技術上的特點,利用在摩托車開發(fā)、經營中獲得的豐富經驗及大量資金,不顧一切地投入汽車開發(fā)。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就是由于這一決定而發(fā)展成為今天能夠生產各種轎車的“世界的本田”。然而當時的汽車行業(yè)競爭激烈:豐田汽車公司以小轎車和普通車在競爭中占絕對優(yōu)勢,鈴木汽車公司以輕型汽車著稱世界,福特汽車公司的大型車更是無與倫比。本田通過周密的調查分析,發(fā)現了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他決定投資生產價格廉、耗油少、低公害的輕型轎車。
1963年本田第一輛汽車S500跑車在日本投放市場,總共生產了1363輛。1964年本田首次參加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1965年便收獲了它們的首個分站賽冠軍,表現出強勁的實力。不過本田作為引擎供應商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取得了8個車隊及車手年度總冠軍。本田在2008年賽季結束之后宣布退出F1。
1966年采用前輪驅動方式的本田N360小型兩廂車在日本投放市場,該車正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思域的前身。N360型轎車還曾經成為過全球暢銷車。
1972年,一種“復合可控旋渦式燃燒”發(fā)動機(CVCC)誕生了。用這種發(fā)動機的汽車非常省油,污染也很小,在工程界引起了轟動。1973年西方爆發(fā)能源危機,人們對小轎車的需求轉向經濟性和實用性,本田的輕型汽車立刻打進了世界市場,從而確定了本田作為汽車生產廠家的地位。設計開發(fā)的CVCC發(fā)動機以及安裝此種發(fā)動機的汽車,為公司贏得了不可計數的利潤及崇高商業(yè)聲譽。本田宗一郎也因CVCC發(fā)動機的開發(fā),獲得了科學技術廳長官獎。
1988年,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又宣布了一項引人矚目的成果:用這種發(fā)動機制成的汽車,1988年6月底在英國的一次賽車中創(chuàng)造了每升汽油行駛22.69公里的世界新紀錄。
人才是企業(yè)之本
本田工廠的設備和生產方式與其他汽車工廠相比并無過人之處,可是職工士氣旺盛。本田工廠沒有質量檢查員,所有需要檢驗的零件,都是由負責制造的工人自行度量。廠內設有“品質控制小組”,每一個小組有10來個工人,上工前討論當日工作、產品品質、改進方法、顧客投訴、安全措施和工作環(huán)境等一些問題。工人都有高度責任感,而且勤奮好學、鉆研業(yè)務,產品因而得以不斷改進。因此有人說,使工人發(fā)揮最大積極性,這就是本田最大的資產。
本田宗一郎視人才為珍寶,把調動每一個職工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得其所,作為企業(yè)興旺發(fā)達之本。本田宗一郎作為公司董事長卻與職員以及工人穿一樣的工作服,他把所有的同事看作是他的“老師”。
為了發(fā)掘人的潛能,本田避免讓職工長期在同一崗位上重復同樣的操作,而是經常使他們的工作有變換,以便他們掌握多種專業(yè)知識和工作技能,多方面發(fā)揮才能。一般來說,在本田公司里,工人在同一工作崗位上平均工作3個月,一旦他們能夠勝任他們所承擔的任務,就安排他們去干別的工作。
公司將有天資的人和最優(yōu)秀者安置在重要的研究部門。每年,從那些提出過特別有益的革新建議的人當中,挑選出20名最優(yōu)秀者到公司的研究中心來。如果公司想設計一種新產品,就鼓勵研究人員,給他們指出多種可能性,創(chuàng)造最好的條件,促使他們從發(fā)展的觀點,去從事有意義的研究項目。這是所有日本公司中唯一一家采用這種做法的公司。
特立獨行的領頭人
本田宗一郎充分利用有效機會宣傳企業(yè)和產品,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車輛競賽活動。他通過在標志著世界汽車最高水平的一級方程式汽車大賽中獲勝的方式,奠定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此后本田不斷地進行海外擴張,逐漸建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跨國集團公司。
有一次,本田宗一郎為了談成一宗出口生意,在一家餐館招待外國客人。席間,客人進洗手間,不小心竟將自己的假牙掉進了糞池。他聽說后,跑進廁所二話沒說就脫光衣服,跳進糞池,撈了好一陣子才找到假牙。打撈起來沖洗干凈,并經過消毒處理后,本田宗一郎還自己先試了試,然后才將它交給客人。外國客人十分感動和震驚,生意當然也做成了。本田宗一郎總是這樣選擇率先去做最棘手的事、最艱苦的活。
在本田公司獲得飛速發(fā)展的1961年,本田宗一郎許下諾言:“我將提名公司中最優(yōu)秀的人作為我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合適的日本人,外國人也行。世襲經營的公司大體上都是要破產的,不信就走著瞧吧。”1973年9月24日,本田公司舉行創(chuàng)業(yè)25周年紀念活動,就在這一天,本田宗一郎履行諾言,辭去了董事長一職,就任公司最高顧問。并在1974年“忍痛割愛”,讓創(chuàng)業(yè)功臣、歷盡滄桑的弟弟本田弁一郎也從公司常務董事的位置上退下來,離開了公司。因為他擔心自己退休之后,周圍的人們會盡力推薦弟弟擔任下一任董事長。基于同樣的理由,本田宗一郎更堅決不讓兒子進入本田公司。
本田宗一郎把世界性大企業(yè)拱手交給毫無血緣關系的外人,這在日本企業(yè)史上被傳為佳話,也是富有遠見的創(chuàng)舉。本田宗一郎常說,本田公司不是本田家族的,更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企業(yè)乃社會產物,他說:“因為公司用我的姓取名,便會引起誤會,大家會認為我把公司私物化,是一個獨裁的經營者。而公司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都感到后悔莫及的愚舉,于今覺得非常遺憾。”在不少公司的領導人挖空心思把親屬往公司內安插的時候,本田宗一郎卻表現出了創(chuàng)業(yè)家所特有的驚人氣魄,不是任人唯親,而是任人唯賢。
本田宗一郎把公司最高領導的寶座讓給45歲的河島喜好后第二年,自己便開始了一項“全國握手行計劃”。他每天自己開車400公里,走遍全國各地的700家本田企業(yè)和每個員工握手告別。這項計劃后來又延伸到海外,整整4年,他帶著一位秘書奔波。他的《告別本田同仁書》上說:本人一向任性,給同仁們添了不少麻煩。與本田同走了25年,本人得到非常充實的人生,也是很有意義的人生……
在日本鈴鹿市,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市民都是本田的員工與家屬。有一次,鈴鹿市長要求把鈴鹿市改名為本田市(在日本此舉也并非沒有先例),卻被本田宗一郎拒絕了,他表示:“因為這是違背我的哲學的,萬一有一天本田公司倒閉的話,非但會鬧大笑話,而且本田市會遺臭萬年。我已經為公司的取名感到后悔,不能再犯一次錯誤,否則我會死無葬身之地。”
1991年8月5日,為世界汽車業(yè)留下了光輝一筆的本田宗一郎去世了。但他“三個喜悅”(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制造的喜悅)的企業(yè)口號和“三個尊重”(尊重理論、尊重創(chuàng)造、尊重時間)的經營經驗還會繼續(xù)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如今提到本田,雅閣、CR-V、思域這些車型很多人都能如數家珍的說出來,當然還有本田引以為傲的高轉速發(fā)動機技術。在專門表彰對汽車工業(yè)有卓越貢獻的美國汽車名人紀念堂里,唯有本田宗一郎被請進殿堂,與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并列其中。本田宗一郎的成功也許正是源于他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特立獨行的個性。他經常不按常理出牌的奮斗故事,也成為了一個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