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春(資陽市雁江區環境監測站,四川 資陽 641300)
淺談環境監測技術分析以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蘭春
(資陽市雁江區環境監測站,四川 資陽 641300)
摘要: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環境檢測技術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與此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環境檢測技術對生態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對環境檢測技術的研究,不但可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周邊環境得到改善,還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講述了環境檢測技術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并針對相關問題加以分析解決。
關鍵詞:環境監測技術;生態;可持續發展;分析討論
自上個世紀以來,環境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局部地區的問題了,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了。在治理環境的過程中,各國已經認識到,單單憑污染控制技術已經解決不了復雜的環境問題了,應該秉持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改變環境。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要素,它是獲取環境的信息和監督排污狀況等重要的途徑,同時也是監督執行環境法規以及環境標準的技術手段。所以,做好各種環境的保護工作,尤其是環境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充分重視和發揮出環境監測的作用。隨著我國工業和農業以及鄉鎮企業等的快速發展,在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顯得尤為嚴重,并且已經通過各鄉鎮企業擴散到了農村,已經影響到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環境保護以及環境監測就出現了新的問題,所以就需要不斷地加強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及更新。
1.1 人們對環境重視的程度往往表現在環保意識的方面。但真實的生活中人們卻很少有這種意識,可能是由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壓力,從而對身邊的污染已經習以為常,一次性用品已經成為了人們必備的用品,似乎只有到了污染產生了嚴重后果以后才發現環保的重要性。由于 很少關心環境問題,當然環境的污染也理應由別人去治理,所以由于人們環保意識薄弱,處理不當,在不經意間就為環境的污染提供了有利的場所。
1.2從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成熟不斷地刺激著各類商品的工業化生產,人類的居住場所也越來越密集,城市的規模也越來越擴大,人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類的居住環境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從2003年1月以來,我國華北等大范圍出現長期并且面積極廣的霧霾,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霧霾的出現預示著生活環境正面臨危險的邊緣,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定要重視環境問題,把它當做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可做事情。
1.3工業生產中,有毒化學物質的不斷產生,污染著環境,這些有毒物質大多不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水大氣中,由于長時間的積累,不僅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污染,還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正常情況下,污染的突發性情況會出現的比較快速,影響更是迅速,在極短的時間內釋放大量的有毒物質,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很明顯,長時間的積累下來,破壞后果就會顯現出來,對其的污染治理就會非常困難,治理污染的時間長,效果不明顯,恢復的也比較緩慢,對人力以及其他生命都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使得整個生態環境的平衡遭到破壞。
2.1運用氧化劑的種類,可以對污水的在線監測方法進行以下分類,即高錳酸鉀指數法、羥基自由基法等;根據環境監控的工作原理的差異來分,也可以分為化學法、電化學法等。化學法就是通過對外加氧化劑和水中的有機物發生的化學反應;而電化學法是利用電解的方式,將其產生的Fe2+與剩余的Cr反應或者電解生羥基自由基直接氧化水中有機物;同時利用電解的產物也可直接與有機物發生反應,利用生物的快速降解有機物等,也可以對污水進行監測。
2.2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工業以及生活生產污水的處理也成為一個大事情,城市污水的處理,要及時對水質以及水量進行準確實時的監測是非常的重要,目前來看,分光光度法和電位滴定法是我國普遍使用的污水監測方法,在測試的過程中還會消耗許多的化學試劑,例如大量諸如濃硫酸硫酸銀以及重鉻酸鉀等。然而假如使用這些化學試劑進行檢測的話不但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還會由于這些化學試劑的自身氧化性質對各種監測儀器造成損壞,這樣在維護的時候不但耗費時間,而且也會消耗一定的金錢。此外這種監測系統在采礦的排污監控點以及污水處理廠和自來水廠等都得到很廣泛的運用。當環境監測中心數據管理系統與在線監測系統相連接時,就會接收到子站傳輸過來的信息以及其他監測點的監測信息,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監控,以減少或者杜絕偷排等現象的發生,推動了我國的水體污染物總排量控制等方面的發展。
3.1加強監測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監測人員的素質,加強對人才的培養以及培訓的力度,將監測人員的隊伍向專業化方向進行發展,并在機制與制度上給予保障。
3.2明確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發方向,加強對監測技術以及重點污染源總量等控制監測技術和突發性事故預警應急監測技術等方的研發力度。
3.3提高監測的能力,增加物質以及投入資金和人力等,增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還要大力推行自動化與標準化的建設,切實要提高預警應急監測的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社會工業化的發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從前面對工業污染源監測的不斷發展到對大的環境監測,甚至已經發展到了對生物以及生態變化監測,除了這些,還由于生態監測也會反饋著各種干擾的綜合的信息,這樣就使得人們就以此對部分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做出相應的科學預測。加強環境監測技術,切實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對各個方面都要做到萬無一失,確保環境得到良好的改善,相信我國未來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其國,周健民,沈仁芳,滕應.面向不斷變化世界,創新未來土壤科學——第19屆世界土壤學大會綜合報道[J].土壤,2010(05):681-695.
[2]魏東,全元,王辰星,付曉,周政達,王毅,高雅,吳鋼.國家大型煤電基地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研究——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煤電基地為例[J].生態學報,2014(11).
[3]葛建團.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進一步推進甘肅省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2012年全省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環境研究與監測,2012(02):4-9.
中圖分類號:X83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