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松華
C-反應蛋白(CRP)與白細胞(WBC)聯合檢驗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
位松華
目的 探討兒科感染疾病中采用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聯合檢驗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120例感染疾病患兒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對2組兒童進行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檢測,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細菌感染組C-反應蛋白陽性率(75.81%)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8.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細菌感染組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檢測水平[(115.62±28.91)×109/L,(16.37±4.12)mg/L]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23.48±5.87)×109/L,(6.24±1.56)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均升高者共28例,進行Person相關分析得出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計數呈顯著正相關(P<0.05)。結論 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聯合檢測,可有效鑒別細菌和病毒感染,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抗菌藥物,對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具有輔助作用。
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兒科;感染;陽性
C-反應蛋白作為一種炎性反應指標,在機體應激狀態下,有肝臟合成的一種反應蛋白,是炎癥反應和組織壞死急性期的反應物質,因此C-反應蛋白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炎癥敏感標記物。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早期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且升高時間早于白細胞計數,所有,應用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聯合檢驗可為臨床提供更好的診斷數據[1]。此外,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在用藥上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對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的鑒別診斷非常重要[2]。本研究采用CRP和白細胞(WBC)的聯合檢驗方法,對120例兒科感染患兒進行檢查,通過檢查結果進一步判斷是否進行抗菌藥物治療,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河南省項城市項城市中醫院兒科門診診治的120例感染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同時選取同期進行體檢的60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年齡6個月~12歲,平均(6.4±1.6)歲,男68例,女52例;對照組兒童年齡6個月~12歲,平均(6.4±1.6)歲,男33例,女27例。所有患兒在采血前均未服用過任何藥物,沒有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性疾病。觀察組患兒根據體內病原菌的主要類型分為細菌感染組62例,病毒感染組58例。2組患兒性別比、年齡等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本組所有兒童均先進行標本采集,用醫用酒精對2組兒童手指進行消毒,將第1滴末梢血擦去,然后共收集30 mL末梢血,置于EDTA-K 2抗凝管中進行抗凝,20 mL測定血常規,10 mL測定CRP,操作步驟嚴格按照SOP程序進行。采用芬蘭Orion公司生產的Quik Read CRP定量分析儀檢測CRP水平,使用免疫比濁法,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S-800 i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檢測WBC計數,用儀器專用的配套試劑和質控進行,做好檢測記錄。
將CRP和WBC同時高于正常上限的患兒根據下列標準進一步分為3組,將WBC計數水平>10.00×109/L且<15.00× 109/L定為輕度升高組、WBC計數水平≥15.00×109/L且<20.00×109/L定為中度升高組、WBC計數水平≥20.00×109/L定為重度升高組。
1.3 評價標準 (1)細菌感染組、病毒感染組及對照組之間CRP和WBC陽性率的比較。CRP>10mg/L或WBC>10×109/L診斷為陽性病例。(2)細菌感染組和病毒感染組的CRP、WBC檢測水平比較。(3)CRP水平和WBC計數的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兒童CRP和WBC的檢出情況 觀察組120例患者中,CRP單存升高者為50例(41.67%),WBC單存升高者為55例(45.83%),CRP和WBC均升高者為28例(23.33%),其余32例患兒CRP和WBC的檢測值在正常水平。觀察組62例細菌感染患兒中,CRP陽性例數為47例(75.81%),觀察組58例病毒感染患兒中,CRP陽性例數為5例(8.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3785,P=0.0029),對照組未檢出1例CRP>10 mg/L兒童。
2.2 細菌感染組和病毒感染組患兒CRP和WBC的檢測水平 細菌感染組CRP和WBC檢測水平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CRP水平差異更為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細菌感染組和病毒感染組患兒CRP和WBC的檢測水平(x±s)
2.3 CRP水平和WBC計數的關系 CRP和WBC均升高者共28例,對每組的WBC計數和CRP水平進行Person相關分析,得出CRP和WBC計數呈顯著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CRP水平和WBC計數的關系(x±s)
在兒科感染中,細菌性和病毒性的感染在臨床癥狀上非常相似,用藥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別,因此早期的診斷非常重要。臨床判斷感染的指標通常為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但有一部分患兒感染細菌后WBC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并不明顯,最終導致誤診[3]。而且WBC計數還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CRP水平卻沒有相應的限制[4]。
本研究中,細菌感染組C-反應蛋白陽性率和含量均顯著高于病毒感染組,本研究還證實了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呈顯著正相關。因此,如果患兒血清CRP含量和WBC計數同時升高可以視為細菌感染,給予抗菌藥物治療;如果患兒血清CRP和WBC計數輕度升高或在正常范圍,可視為病毒感染,給予抗病毒治療[5]。腹瀉也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腸道細菌性感染時CRP含量明顯高于病毒感染時,因此CRP含量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因此對患兒的病情和預后具有重要的評估作用[6]。
兒童由于器官發育不完全,生理功能還不夠完善,感染原因較多而且癥狀多不明顯,如果服用毒性較大的抗菌藥物會導致患兒肝臟受損和腸道菌群失調,使患兒免疫能力下降,還會增加對藥物的依賴性[7-8]。因此,必須及早診斷感染類型,給予合理的抗菌藥物治療,這對患兒身體康復及預后至關重要。因此,血清CRP和WBC計數聯合檢測應用于兒童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會對兒童的健康發育起到積極作用。
[1] 毛中美,龔敏,諸葛小寅.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應用的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7):1782-1783,1786.
[2] 呂偉標,黃倩婷,謝健敏,等.CRP、WBC、MP-Ab聯合檢測在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4):373-374.
[3] 伍海濤,姜解平,余蕾.超敏C反應蛋白在兒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4,41(3):339-340.
[4] 徐發林,萬玉,程秀永.血清白細胞介素-8和C反應蛋白聯合測定對新生兒細菌感染診治的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10):747-749.
[5] 陳瑞芬,黃麗芳,曾厚生,等.WBC聯合hs-CRP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4,25(2):38-39.
[6] 郭向陽,嚴曉華,王俠.兒童感染性疾病中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聯合檢測的價值及相關性研究[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4,29(3):56-59.
[7] 王暉.C-反應蛋白在兒科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4):50-52.
[8] 周琳.C-反應蛋白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22):1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57
河南 466200 河南省項城市項城市中醫院檢驗科 (位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