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1年11月擔任安丘市(縣級市)委書記的。3年多來,我切身感受到,縣委書記是個干事的崗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安丘是百萬人口大縣(市),我到任時地方財政收入只有7億多元;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作為全縣百姓的主心骨,想到安丘的落后局面,我有時半夜醒來渾身出汗,有時整晚睡不著覺,踢“頭三腳”、燒“三把火”的沖動時刻困擾著我。可擔任過4個鄉鎮黨委書記的經歷告訴自己,急于求成、遺患無窮,再急也要穩下心神,不能走那種盲目鋪攤子的老路。為此,兩周內我走遍了所有鎮街,深入到群眾中去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然后帶領有關部門的同志,把全市290家規模以上企業逐一走了個遍;又馬不停蹄地到工業強縣學習考察。經過這些笨功夫,我們胸中有數了,發展的路找準了。
安丘市的西南山區曾遍布大小礦山283處,開礦是周邊業戶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當地鄉鎮的主要財源。由于常年無序開發,山上到處是石坑。關停,稅源就受到損失,也會引發不穩定因素;不關,生態破壞就會更嚴重,發展就不可能持續。發展的愿望再迫切,我也再三告誡自己,決不能饑不擇食、不計后果。在集中關停過程中,市級領導分工包靠,抽調骨干力量成立工作組,逐一耐心細致地做業主的思想工作,引導幫助其轉型,基本實現了思想平穩、社會穩定。這期間,也有打招呼的,有說情的,還有威脅恐嚇的,我們堅決頂住各種壓力,始終沒開一個口子。個別上訪的,最后對處理結果也都很滿意。我覺得,當縣委書記就不能怕得罪人,只要是一把尺子、一個標準、公平公正,就會得到認同和理解。這幾年,安丘沒有落戶一個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先后被評為省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優秀旅游城市。
這幾年,我始終與同志們一起摸爬滾打,“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態。當然也有干累了、想歇歇的時候,但想想安丘還不發達,還是要堅持下去。許多人叫我“拼命書記”,其實是發展的責任激勵著我、群眾的期盼鞭策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