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樹花 (山西省靈丘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山西丘縣034400)
很多產婦認為剖宮產可以縮短分娩時間,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痛苦,且安全性高.有資料顯示,我國有近一半的產婦選擇以剖宮產的方式結束妊娠,有些地區甚至高達80%.很多產婦并沒有剖宮產指征,僅是因為社會因素所以才選擇剖宮產.其實剖宮產也有一定的風險性,出血、感染、瘢痕子宮就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由于剖宮產手術率的升高,產后出血現象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增加,剖宮產導致的產后出血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有專家指出:大多數產后出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現就我院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原因進行了探索,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03/2015-09在我院行剖宮產手術后出現產后出血狀況的患者92例作為實驗組,另選取無產后出血的剖宮產產婦92例作為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年齡20~37(平均33.5±4.2)歲,初產婦50例,經產婦33例,孕周(平均39.1±1.2)周,60例為首次剖宮產,23例為第二次剖宮產;對照組患者年齡22~38(平均32.8±3.7)歲,初產婦56例,經產婦36 例,孕周(平均38.7 ±1.5)周,53 例為首次剖宮產,39例為第二次剖宮產.
1.2 方法 記錄兩組患者的產前體重指數、宮高、新生兒體重、新生兒身長,并分析實驗組的產后出血原因.產后出血診斷標準:產后出血量超過500 mL/d或出血量在2 h內超過400 mL.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 實驗組的產前孕婦體重指數、新生兒體重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s)
aP <0.05 vs對照組.
組別 產前體重指數(kg/m2)宮高(cm)新生兒體質量(kg)新生兒身長(cm)實驗組 29.02 ±3.23a35.01 ±1.98 3.56 ±0.62a 24.96 ±2.71 34.87 ±2.02 3.31 ±0.76 50.30 ±2.17 49.89 ±2.41對照組
2.2 實驗組產后出血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宮縮乏力是導致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70.65%;其次為胎盤因素,占 20.65%;凝血功能障礙因素,占6.52%;手術操作不當因素,占2.17%(表2).

表2 實驗組產后出血原因
本研究中,有90.22%(83例)的患者出血發生在術后2 h內,有49例出血量在500~1000 mL/d,占53.26%,有 36 例出血量在 1000~2000 mL/d,占 39.13%,有7例出血量超過了2000 mL/d,占7.61%,其中有5例切除子宮,3例發生休克,無死亡病例.
近年來,由于高齡產婦的增多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剖宮產率已達到了世界首位[3],很多產婦認為剖宮產可以減少痛苦,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分娩.但是,伴隨著剖宮產人數的增多,剖宮產的并癥癥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產后出血即為其中之一.要想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率就必須降低剖宮產率.對于那些沒有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產婦,醫務人員應耐心對其進行相關醫療知識的講解,盡量說服其進行順產.已有數據表明,發生出血的病例當中大多為病理妊娠[4],如:妊高癥、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等.產后出血極易導致產婦并發休克、DIC等更嚴重現象,這嚴重威脅著產婦的生命安全.其實,如果做好預防措施,就能夠明顯降低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率,因此,導致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結果顯示,發生產后出血的實驗組的孕婦產前體重指數、新生兒體質量均明顯高于未發生出血的對照組,說明產前孕婦體重指數過高以及新生兒體重過高均可增加產婦剖宮產后發生出血的幾率.另外,本次實驗大部分(70.65%)患者是由于宮縮乏力導致的出血,這和報道中的結果相一致.羊水過多或產婦精神過于緊張、胎位不正、產程過長致使產婦疲憊等均可導致宮縮乏力的發生,而宮縮乏力和胎盤因素,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不但能夠作為引起產后出血的獨立因素,而且可以相互影響[5].圍產期防治產后出血是重點工作之一,有效的預防產后出血可以降低死亡率[6].因此術中應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現出現宮縮乏力應立即進行處理,減少出血量,必要時立即輸血,同時也要預防發生休克、DIC等.另有20.65%的患者產后出血是由于胎盤因素導致的,各種胎盤異常可使胎盤面閉合不良從而引起出血,在術中應減少宮腔操作次數避免感染的發生,從而有效避免出血.術后2 h是剖宮產術產后出血的高發時段,對有高危因素的產婦應在剖宮產術后嚴密監測2 h以上,一旦發生產后大出血,立即輸血搶救,并盡快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必要時切除子宮以挽救生命,但一定要在產婦發生循環衰竭、休克、DIC等更嚴重的并發癥之前進行子宮切除.
總之,對于無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產婦提倡其進行順產,降低剖宮產率,對于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應做好預防產后出血的各項準備工作并嚴密監測其身體各項指標.
[1]倪飛英.剖宮產產后出血186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09,20(5):55,64.
[2]曾玉華,諶倫華,王 琦,等.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0,25(6):534-536.
[3]付景麗,鄭劍蘭,張小瓊,等.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2,21(3):215-217.
[4]劉燕君.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臨床醫藥實踐,2012,21(2):142-144.
[5]吳麗玲.91例剖宮產產后出血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5):5-6.
[6]仵曉楠.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相關臨床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