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潭
摘要:結合村莊規劃微循環模式的歷史背景,分析了村莊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結合辛家瑤村微循環模式的實踐應用,從“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三個方面探討了村莊規劃中應用微循環模式的手段,以生態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注重村莊規劃可實施性,使微循環模式在村莊規劃得到充分應用。
關鍵詞:微循環模式;村莊規劃;辛家瑤
中圖分類號: TU984.1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944(2015)06028603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村莊規劃應促進農村經濟、產業協調發展。通過新農村規劃,要達到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1]。村莊規劃中倡導節地、節能、節水等,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手段,推廣太陽能新型能源,促進村莊可持續發展。在村莊規劃過程中,通過“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等方面探索村莊規劃技術方法,提高并促進村莊規劃的微循環模式,更好促進村莊規劃可實施性。
2 村莊規劃微循環模式形成的歷史背景
2.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是當務之急。由于我國地域面積廣泛,人口眾多,農業人口所占比重較大,村莊建設的數量較多,需要進行有機更新,倡導并推廣微循環模式,以此降低能源消耗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形成良好的規模效應。
2.2 青海省及化隆縣關于村莊規劃的政策支持
隨著青海省2011年以來“千村建設,百村示范”工程、“青海農村牧區村莊規劃”、“高原美麗鄉村”活動的逐步推進,青海省農牧區住房建設、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農牧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化隆縣城鎮體系規劃、巴燕鎮發展戰略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不斷深入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不斷加大投入,進一步夯實城鄉發展基礎,不斷推進城鄉建設統籌發展,城鄉一體化成效明顯,相關政策的支持,將加快推進村莊整治力度,使村莊微循環得到充分體現,促進村莊的可持續發展。
2.3 微循環模式在村莊規劃中作用明顯
微循環模式是通過對微小尺度進行研究,更清晰明確認知規劃的合理性。微循環模式主要特點是綜合彼此之間聯系,產生一定的聚集效應。目前,村莊規劃的微循環模式主要是依據法定規劃為指導,對村莊內部各類設施及用地進行整合,可以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參與,形成良性循環系統,通過多部門的合作,將村民參與到村莊規劃中,促進村莊規劃落到實處。
3 村莊規劃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整體較差
村莊規劃的目的在于在上位規劃指導下,統籌安排村莊的空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等各項配套設施,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2]。通過調研,村莊內部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表現在村莊道路急需硬化,排水設施缺乏,垃圾處理不當,缺乏公共綠地等。目前,村內供水體系不完善,居民飲用水質較差,沒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場所,排水體系不暢,基礎設施整體較為薄弱。村莊環境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沒有形成良好的居住場所,綠化設施不足,缺乏廣場、休憩場地,不能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建筑與環境沒有統一的規劃建設要求,沒有形成良好的空間景觀,層次較為混亂。
3.2 規劃意識不強,管理較為混亂
村莊規劃其本質是用以指導和規范村莊綜合發展、建設及治理的一份“鄉規民約”,一項有章可循的“公共政策”[3]。在過去,各級政府對規劃工作不夠重視,“重城輕鄉”的思想較為嚴重。村委會對村莊規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村民意見難于整合,缺乏全局意識,規劃難以有效實施。村莊規劃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規定,由于管理主體缺失,管理較為分散,管理機制尚未健全,從事村莊規劃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水平層次不高,影響村莊規劃的有效延續,由于村莊內部各類占地現象較為嚴重,很難形成有效的管理,村莊規劃很難形成完整的體制和規范,實施難度較大。村民自建住宅風格不統一,房屋質量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又影響區域生態環境。
3.3 缺乏資金投入,實施難度較大
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到資金缺乏,很難有效體現規劃的效應。各級政府對村莊的資金支持方面存在不足,影響村莊建設項目的實施。隨著時間推移,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村莊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改善居住環境,對村莊基礎設施改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影響村莊規劃的實施。資金的投入是影響村莊的各項建設任務,也是村莊發展的最大瓶頸。在規劃過程中,缺乏資金支持,調研工作很難開展,影響村莊規劃編制及實施。
4 基于微循環模式的村莊規劃實踐
4.1 辛家瑤村村莊規劃微更生模式
微更生模式(圖1)是針對辛家瑤村村莊有機更新的改造探索。自《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村莊規劃逐漸整合村域總體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的內容,呈現出了綜合型規劃的特征[4]。通過借助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和社會各項設施建設的契機,將村莊社會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加大村莊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力度,大力發展和建設村莊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教育培訓、農民健身工程等設施項目,繁榮農村文化生活,不斷促進村莊現代文明建設和民俗傳統文化的共同發展。
綜合考慮辛家瑤村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等,辛家瑤村的總體定位是大力發展豌豆、油菜、洋芋種植,形成豌豆生產基地及特色農業規模化種植基地,著力打造以現代農業觀光、農產品加工、農家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宜居型鄉村(圖2)。辛家瑤村以提升優勢產業為切入點,實施特色優勢產業的優先發展。突出抓好優質油菜、優質豌豆、優質青稞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及高原清真、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4.2 辛家瑤村村莊規劃微能源模式
微能源模式是能源系統與建筑設計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模式。村莊規劃微能源模式融入住宅建筑設計中,通過對住宅建筑的通風、日照、采光等提出改進的措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辛家瑤村供熱由各家各戶自行解決,村民日常生活以燒柴草、煤為主,冬季采暖以煤為主,熱效率低下,對大氣環境有一定程度污染。另外,太陽能利用效率較低。
通過村莊住宅整治和更新,進一步提高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溫性能,鼓勵采用新型保溫建筑材料建設
圖2 村莊規劃總平面圖
村莊住宅(圖3)。不斷改善村民燃料結構,推廣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通過減少煤炭燃燒對空氣的污染,通過清潔能源的利用,改變村民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給村民一個空氣清新的生活環境。辛家瑤村應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集熱器、電能等清潔能源使用,不斷提高村莊生態環境和村民生活水平。
圖3 住宅建筑節能引導圖
4.3 辛家瑤村村莊規劃微交通模式
微交通模式是加大公共交通和自行車交通。村莊道路系統由通村公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前路四級組成,村莊內部采用水泥路面(圖4)。村莊沿主干路設有停車場,滿足農家接待以及村莊內部公共停車需求,村莊門戶景觀位置設置公交停車站場,主要方便村民外出和交通出行需要,在村莊主干次干道每間隔50m設置路燈,保障夜間交通安全。路燈應考慮采用太陽能路燈,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程度和太陽能利用效益。
圖4 村莊道路整治效果圖
充分利用現有道路,結合村莊用地規劃和功能布局(圖5),創造便捷、安全、通暢、優美的交通環境和完善的道路交通體系。村莊本身具備自組織體系,內部公共交通與自行車交通條件已經具備,通過建立微交通,體現村莊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交通網絡,建立健全村莊交通發展需求,實現村莊網格化交通模式。
圖5 村莊整體鳥瞰圖
5 結語
通過對村莊規劃中的“微更生、微能源、微交通”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積極探索微循環模式對改善農村環境,探討村莊規劃中避免大拆大建,延續建筑使用年限,通過有機更新、節能減排、交通便捷,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結合村莊規劃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此來提高村莊規劃編制的效果,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路 媛.地域性村莊規劃的探索與實踐——記西安市高陵縣張卜村村莊規劃[J].華中建筑,2007.25(11):69~71.
[2]榮玥芳,郭思維.關于村莊規劃的思考[J].小城鎮建設,2012(3):42~45.
[3]葛丹東,華 晨.論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技術策略與過程模式[J].城市規劃,2010,36(6):55~59.
[4]周軼男,劉 綱.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分區層面村莊規劃編制探索——以慈溪市南部沿山精品線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3.29(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