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靜
摘要:計算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由于課改后對計算教學的目標進行了適當調整,對計算教學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學生進行計算練習的量少了,計算能力下降了,具體表現為口算不快、筆算不準、簡算不靈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避免使計算教學偏離“課標”要求。
一、重視計算意識的培養
計算意識是指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從數和數量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思考,并自覺、主動地選擇合理、簡潔的計算方法和技巧去解決問題,它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方法和數學意識。
(一)重視口算訓練、培養口算意識
隨著現代計算媒體的引入,教學中對學生筆算要求有所降低,但口算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口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在第一和第二學段都要特別重視口算。它具有方便、快速、靈活的優點,是數字運算和代數運算的基礎。在口算訓練時,首先,要抓好基本口算訓練,讓學生熟悉湊十法、對二十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能脫口而出,對表內乘法口訣也能脫口而出、爛熟于心。其次培養良好的口算習慣。訓練口算,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并結合教材內容有機進行,持之以恒。在長期不懈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再次,要培養學生口算興趣。口算的形式要多樣化,使學生不感單調、不乏味。
(二)加強估算訓練、培養估算意識
《標準》在第一學段中提出明確的要求:“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當前估算在計算占重要位置,估算能力強的學生,他的計算能力也相應提高,特別當前很多事情是不需要精確數,大約數就行。
1.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掌握估算方法。
2.不斷發展學生數感。
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感是指:使學生具有應用數字表示具體的數據和數量關系的能力;能夠判定不同的算術運算;有能力進行計算,并具有選擇適當方法實施計算的經驗,能依據數據進行推論,并對數據和推論的精確性和可靠性進行檢驗等。數感的培養需要教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做有心人。
(三)滲透優化思想、培養簡算意識
簡算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思想、一種意識,意識不是一天或幾天可以教會的,它需要不斷地積累。簡便意識的培養不僅是簡便計算這一部分內容的任務。它同時還需在應用題教學中,要學生探討解法的最優化;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簡潔性。
二、關注對計算算理的理解
計算的算理是說明計算過程的依據和合理性,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之一。不懂算理,僅靠機械訓練也能計算,但是,對計算的延續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算理的理解教學,引導學生據“理”而“算”。促進學生計算技能的提高。
三、凸顯計算法則的教學
教師在教學數學的任何內容時,都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維活動的習慣。如果說計算的算理是說明計算的依據和合理性,那么,計算法則是說明計算過程中規則和邏輯順序。計算法則掌握的水平程度直接影響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因此,法則教學與算理理解同等重要、相輔相成。
(一)統一計算方法
在現在的教學中,“算法的多樣化”很是“時髦”。很多教師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常常會把算法多樣化刻意的放大。算法多樣化,只能作為一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環節,計算教學到最后算法一定要統一。
(二)總結計算法則
數學教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中,在教學46÷2時,學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礎上,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用豎式計算,知道“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結合學生的回答,老師及時板書: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從而使他們真正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這樣學生就能觸類旁通,順利地解決“想想做做”中像“65÷3”和“57÷2”這樣有余數的計算題。因此,我們在強調算理的同時,不能忽視計算法則的總結,要使學生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所以,計算教學到最后還一定要總結出計算法則,有必要的時候還要作適當的板書。
(三)規范計算方法
在“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老師們有點困惑。列豎式的時候,到底是把三位數放在上面呢?還是把一位數放在上面?有的老師說:不管怎么樣,只要能算出結果就可以。其實不然,數位多的數放在上面肯定比數位少的數放在上面要簡單得多。所以,豎式計算一定是要規范。這樣,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最優化”思想的建立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提倡精講巧練、講練結合
精講巧練、講練結合是我國多年來數學教學成功經驗的總結,它是實現數學有效教學的途徑之一。把精講與巧練結合起來,講一個知識點,練一個知識點,特別是計算課教學,更是必不可少。
(一)精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精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有效地控制速度和時間。第一,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一要看課標,找準訓練的重點;二要看教材,突破難點;三要看課后練習題。第二,實現課堂的兩個“有效控制”。控制時間:即把握好上課每個環節及其時間分配。控制速度:具體做法就是要把準教學的快節奏與慢鏡頭,做到張弛有度,動靜結合。
(二)巧練,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是指要“練準、練巧、練好”。練習設計應有三種層次的“巧練”題:1.鞏固練習題:目的在于鞏固所學知識,形成初步技能。
2.深化練習題:目的在于通過變式練習,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
3.綜合練習題:目的在于通過練習,擴展學生思維廣度,并把新知識及時納入學生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去不斷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巧練”就要精心設計好練習題。教師要做到: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練習題,充分挖掘習題智力因素,發展智能,培養素質。二是設計的習題要體現層次性、針對性、啟發性和多樣性,注意面向大多數學生,又富有“彈性”,使好生吃得飽,差生能保底。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重視及時反饋和調節。
實施素質教育,施行課堂精講巧練,同時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各種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使素質教育目標具體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教學目標,做到教學法的優化、低耗、高效,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