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的綜合改革和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基本已經普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缎W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成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動力”,促使教師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走進網絡。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給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美國著名視聽教育家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顯示,視聽工具、實物形象比語言、視覺符號更易于提供具體和易于理解的經驗。21世紀是以信息技術為主的時代,它對教育的要求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很強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就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信息化、全球化、個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戰,它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已經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教師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是很重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就會導致其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仍舊使用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板書和講課成為他們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從學生的角度上進行考慮,這樣學生就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授的知識,其個性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學生長期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就可能產生厭煩的心理,教師教學也會受到阻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這也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效率。
(二)教師過于重視信息技術、忽視師生之間交流
教學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教師需要懂得過猶不及的道理?,F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即使不需要多媒體設備的教學環節,教師也堅持利用多媒體設備,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效率。學生長期觀看靜態的畫面,就可能會對圖像產生依 賴心理,從而形成思維慣性,影響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長期利用多媒體設備,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也會大大降低,不利用形成正常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信息技術支持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導入生動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模式下的新課導入過程就是靠教師的講解直接導入,這樣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卻能很大程度的感染孩子們,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激起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在教《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我先利用班班通設備播放恐龍的視頻,逼真的畫面,體格龐大的各種恐龍大大的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個個熱情高漲、興致勃勃,有提不完的問題。在這樣活躍的氣氛中,借著孩子們的提問,就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課教學中來,開始新課的教學。這樣就比枯燥的直接講解收到的效果好很多。
(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識字教學,糾正發音,加強筆順的記憶
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做到聽音辨形,視聽結合,把抽象的、無法觸摸的發音要領形象化、直觀化,在糾正孩子們的發音方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都貪玩,在寫字方面容易養成了“一筆勾成”和寫倒筆畫的壞習慣,這在糾正寫字方面是個難題。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借助多媒體里的動畫生字教學,發音標準,又有筆畫順序的指導,既形象又生動有趣,孩子們學起來總是興趣很濃,記得又牢,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果。
(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學生觀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觀察是寫作和認識事物的基礎。對于小學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讓學生對自己最喜歡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寫出觀察筆記。比如:小孩子都喜歡動物,我就利用多媒體下載有關的動物圖片和視頻,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由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開始到觀察自己身邊的事。先觀察,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再寫出來,這樣語言也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觀察素質也會得以提高。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提高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葉圣陶先生曾多次這樣說過。朗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基本功,在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文本內容,理解課文,積累優美詞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中受到品德和審美教育。小學生讀課文,不注意重音、停頓,甚至還會唱讀,達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做好朗讀示范、指導和訓練工作。而錄音范讀,大都是名家的作品,聲情并茂,讓孩子們跟著一起讀,將會受益匪淺。比如,在教學《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的幾個感嘆句和問句時,我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范讀教學,在音樂聲中孩子們一起跟著朗讀,很輕松的就掌握了讀這些句子的語氣技巧,而且讀的很好,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朗讀興趣。
(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手段,轉化師生角色,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即處于被灌輸的狀態。而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在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從而更多的給學生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中不再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參與了進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在學會教師教給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懂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去獲取知識,具有在信息時代獲取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有著豐富的創新空間。小學語文課堂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陣地,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增加自身修養,不斷積累學識,在精心研究每堂小學語文課的過程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學途徑,而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則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我們在教學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為現代教育發展奠定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將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上海教育出 版社。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教學,努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