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學
摘要: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直接推動力,而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實現創新,整合資源,教師應立足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合理運用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愿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學習”。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討
一、新理念下創新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為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必須要創新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從簡約高效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要突出課程內容知識的重難點,使初小學生心里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的方向。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合理安排好每節課的教學時間,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一定的保證,這樣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是教育部的重點內容。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開設有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創造型思維模式。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進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學校課堂教學教師在進行講授知識和指導學習的同時,學生也應該積極自主去探索,同學之間對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有助于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我國教育的傳統教學觀念就是以考試成績為判斷教學效率的標準,教師把向學生傳授學科基礎知識為教學的目標,把學習成績作為教師教學考核的評判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背道而馳。語文是學校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及語言運用能力,它可以激發人類的理想思維運用到實際生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死記的基礎理論知識。但當前我國大部分的教學模式還是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只偏重教師自己的知識講解,學生成為被動知識接受者,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教師還不去引導學生進行一個動態的學習交流。這樣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會造成語文教學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學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從而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們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實踐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新的具體研究
(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要依據小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非常強。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往往更容易成為他們的終身記憶。因為這個時期學齡兒童的大腦在迅速發育,對于新的知識充滿好奇,但是,舊式語文教學模式往往打擊了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讓他們處于被動狀態。因此,要從新的角度出發,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教學模式的學習可以分階段進行。一到四年級的低學齡學生還不具備很好地句子結構和方法分析能力,而且具有愛玩、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對這些學生教授知識時,教師要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教師在教授學生拼音時,要先讓學生學習基礎拼音的發音,例如區分zi、ci、si和zhi、chi、shi,可以通過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學習朗讀—聯想記憶—區分式提問。學習朗讀幫助學生先形成大致印象,聯想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區分式提問幫助學生進行最后的概念性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聯想記憶環節,用聯想法幫助學生記憶和區分,首先從形態上辨認,向學生提問zi、ci、si三者的形態像什么,而zhi、chi、shi組合起來又像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思考幫助他們加深記憶;其次,在教授學生發音時可以運用他們所知道的詞匯進行貫通發音,像zi就可以聯系到“紫色”、ci就可以想到“刺猬”,而zhi則可以聯系到“知了”。而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相應的基礎知識,語言表達能力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課后準備,隨機選擇學生上臺來教大家基本詞匯的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同時他們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通過讓學生準備和上臺講課,他們能夠樹立自信心,同時還可以加深他們的記憶。
(二)教學內容的創新
小學課本為了適應學生的閱讀,會穿插許多插圖,字體上還會有相應的拼音標注,課后詞匯學習相對較少。根據上述特點進行教學,可以幫助教師以課本為基礎,帶動學生學習。詩詞教學是學習古文的基礎,因此,教師要著重把握對學生詩詞的教授,幫助他們多角度分析古人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意境。比如,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望江南》一課,表達了詩人對江南風景的懷念之情。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詢問是否有學生去過江南地區,讓去過的學生描述一下他們對江南的印象,然后教師再通過播放圖片的形式讓大家了解另一面的江南水鄉。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日出江花紅勝火”這一句的內容,教師可以播放相應的景觀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詩人為什么會有“出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感觸。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日出時的景象,從而加深記憶;而在講解“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時,可以讓學生聯想春天萬物復蘇、植被變綠,映襯著藍天的景象,還可以在課后讓學生依據這首詩畫出自己眼中的江南景色。上述教學內容的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練習鞏固,善于拓展延伸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練習鞏固,善于拓展延伸,也是新課改下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策略之一。在新課改下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完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語文教師幫助學生練習鞏固學過的知識,并培養學生善于拓展延伸的學習能力。通過發揮練習鞏固,善于拓展延伸的優勢,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中,在探究學習活動中,有效地完善自身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練習鞏固,善于拓展延伸,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
四、結束語
針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作出了一系列的探究,希望能幫助語文教師。就目前我國教學現狀而言,需要注重相關教學手段的提高,以及相關古詩文著作閱讀的練習。通過日常的閱讀和寫日記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這樣,能夠使得學生的語文的基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賈艷玲.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化[J].快樂閱讀,2012,18(3):23-24
[2]聶文英.淺議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指導思想[J].教育現代化,2012(5):45
[3]韓愛蓮.淺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J].當代經濟研究,201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