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龍
(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陜西 銅川 727200)
煤炭自燃是煤礦重大災害之一,煤層或采空區一旦發生自燃,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本文通過對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ZF42105工作面采空區高溫點采取的綜合防滅火措施,來闡述綜合防滅火技術對預防惡性火災事故的重要作用。
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礦井自1992年10月開始籌建,現礦井生產能力已達到100萬t/a。柴家溝煤礦為一對主副斜井配斜風井單水平開拓,主井斜長697.8m,副井斜長681.7m,主副井坡度均為23°,風井斜長468.1m,坡度為25°。井田可采煤層為4-2煤層,煤層傾角3-5°,煤層平均厚度為5.61m。經陜西省煤炭工業局2009年度煤礦瓦斯等級鑒定,礦井瓦斯相對涌出量為2.76m3/噸,絕對涌出量為5.59m3/min,屬低瓦斯礦井。礦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即主副井筒進風邊界風井回風,自然發火期為3-6個月,屬于易自燃煤層。
ZF42105綜放工作面位于一盤區的第五個工作面,該面采用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開采,工作面配備風量為1050m3/min,相對普通綜采工藝采空區遺煤較多,遺煤厚度極易超過0.4米。因此容易發生采空區煤炭自燃。
2007年5月經西安科技大學對柴家溝煤礦4-2煤層自然發火狀況進行鑒定,鑒定礦井為“一級”自然發火礦井,現開采的4-2煤層的自然發火期鑒定結果為:3-6個月,最短自然發火期鑒定結果為:36天,煤層自然傾向性等級屬一類,容易自燃。
針對CO超限出現安全隱患這一情況,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迅速采取措施,邀請西安科技大學教授和防滅火方面的有關專家進行現場勘查,制定了治理方案:
(1)立即對采面封土袋墻,每三天封一次,主要封堵兩端頭。
(2)注氮:從即日起對采面加大注氮,從原來的每日12小時變為24小時連續注氮(以500m3/小時為主)。
(3)注凝膠:從即日起由原來每月注凝膠3次變為每日三班連續注膠。
(4)兩端頭噴曬阻化劑:每日三班對兩端頭進行噴灑阻化劑。
通過對采空區開放式注氮、端頭封堵(10米/次)、端頭墻后注凝膠及加快推進速度的措施,截止11月3日工作面回風流CO氣體基本得到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浮動,采空區出水溫度正常23℃,工作面上隅角無明顯氣味,無煙霧。根據銅川市煤監局、宜君縣煤炭工業局要求,11月6日對42105工作面實施臨時封閉。
根據柴家溝現有的防滅火設備和42105工作面的實際開采條件,工作面封閉后主要采取采空區封閉式注氮的治理措施,通過降低氧氣濃度惰化采空區,控制高溫點的發展并達到安全狀態。然后輔助其它措施對采空區進行降溫處理,并通過調節通風系統,降低上下端頭密閉壓差,減少漏風量。為盡快對采空區內高溫點進行處理,創造啟封條件,在封閉期間初步設計以下方案。
氮氣防滅火技術是利用制氮設備制取氮氣,通過管路注入采空區等煤炭可能自燃的區域。主要用于防治采空區自然發火和瓦斯爆炸,加快封閉并熄滅火區的過程模式。在封閉滅火過程中,氮氣不會損壞或污染機械設備和井巷設施,火區可以較快恢復生產。氮氣防滅火技術與均壓和其它堵漏風措施配合應用,防滅火效果較好。
工作面封閉以后,采用井下移動式注氮設備向采空區連續注氮,運輸順槽注氮管路利用開采期間采空區的預埋管路,距離工作面40米左右;回順在封閉工作面前從上隅角引出一趟措施管路,引至密閉墻外,可以根據注氮需要進行注氮,注氮管路布置如下圖1所示。
注氮設備主要性能指標:
制氮工藝:碳分子篩變壓吸附
氮氣產量:≥450m3/h;
氮氣純度:≥97%。
氮氣壓力:≥ 0.6MPa
(1)礦井總風量調節。根據礦井供風需要,適當降低礦井總供風量。
(2)工作面封閉以后,對原有工作面的通風系統進行局部調整,在進風巷道處打開105通道風門,改變原來進風風流方向,減少進風順槽的供風量;在回風巷道處,適量調節105面回順聯絡巷風窗,形成軌道下山——回順聯絡巷——回風下山風路,從而降低密閉內外壓差,最終形成封閉工作面處于風流短路的狀態,減少密閉區內的漏風量。
為了對封閉工作面的氣體進行監測,及時掌握采空區內高溫點的發展狀態,在工作面封閉期間,提前在上、下端頭及密閉墻內部預留了觀測管。
綜上所述,ZF42105工作面采空區高溫點的治理方案高效快捷,阻止了一起因煤自燃而發生惡性爆炸事故的發生。從這個工作面從治理、封閉、啟封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綜合防滅火技術在采空區煤自燃隱患中所發生的重要作用。通過ZF42105工作面出現煤自燃安全隱患后采取的綜合防滅火技術,可以得出“以防為主、提前控制”作為綜合防滅火技術的總的指導方針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的。
[1]42105工作面封閉后高溫區治理方案[S].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 西安科技大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