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上海 201203)
為了檢定熱電偶,相應的檢定裝置被研制出來,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數字式儀表的發展,熱電偶的自動檢定系統有了很大的發展,本文對其中的一些具體細節進行了探討。
傳統的熱電偶自動檢定系統主要由熱電偶檢定爐、控溫儀表、轉換開關、數字多用表和計算機及相應的配套軟件組成。
對熱電偶的檢定采用的是比較測溫法,其工作過程大致由兩部分構成,即控溫過程、數據采集及處理過程。將被檢熱電偶和標準器捆扎好后放入熱電偶檢定爐中,然后進行升溫保溫,達到測量要求后,數字多用表通過轉換開關讀取標準熱電偶和被檢熱電偶的熱電勢值,通過計算機計算誤差值完成檢定。
檢定爐溫場極大地影響著熱電偶檢定的準確性,以K型熱電偶為例,根據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的要求,檢定爐在1000℃時中心軸向需要分別有60mm溫差不超過1℃,徑向不超過1℃的溫場,由于工業用熱電偶直徑粗,焊點大,熱電偶的捆扎對檢定結果會有不小的影響。
為了克服單點控溫給溫場帶來的局限性,三段控溫的熱電偶檢定爐被研制出來,通過調試,其溫場可以達到200mm內0.5℃的溫差,可以大大提高檢定的精度,減小測量的不確定度。
在傳統的熱電偶檢定系統中,控溫系統和測溫系統是分開的。由控溫表和控溫熱電偶控制爐溫,升溫到檢定溫度點附近后,再讀取標準熱電偶的溫度(即爐內標準被檢的實際溫度)進行控溫穩定度的判定,達到測量要求后開始進行測量。在實際檢測中就會發現,當控溫儀表達到檢測溫度時,爐內的實際溫度通常還會有幾十攝氏度的差距,升溫和溫度的穩定可能還要需要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這就造成檢測時間長。這是由于控溫儀表的PID參數是對控溫熱電偶而言,標準熱電偶由于和被檢捆扎在一起,由于熱傳遞慢導致了滯后性,所以可以將標準熱電偶作為控溫熱電偶,對PID參數進行重新調節整定,可以較少升溫和恒溫的時間,提高檢測效率。
在傳統的檢定系統中,由數字多用表控制轉換開關運轉,讀取標準和被檢的數據,采用標準—被檢1—被檢2—…—被檢N—被檢N—…—被檢2—被檢1的順序讀取數據2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讀取過程中溫度變化產生的影響,但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由于轉換開關的特性,一次轉換和讀取數據的時間在2秒左右,當被檢數量較多時,讀取的時間就比較長。
用多路數據采集卡(如堆棧式數字測溫儀)同時讀取標準和被檢的數據就可以極大地消除上述誤差影響,也節約了測量的時間。
熱電偶的熱電勢與測量端溫度和參考端溫度有關,參考端溫度的準確性也極大影響熱電偶檢定的準確性。在檢定規程中需要將熱電偶的參考端放在冰點,在實際操作中,工業熱電偶很難操作,通常是將被測熱電偶的參考端放置在一個恒溫箱中,測量恒溫箱的溫度進行溫度補償。但是恒溫箱中,溫度的不均勻性也會給測量帶來不小的誤差,通常在0.5℃以下,相比Ⅰ級K型熱電偶在400℃的允許誤差±1.6℃來說已經算不小。
用熱電偶補償導線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熱電偶補償導線穩定性較好,進行計量后得到相應溫度點的誤差值,只需對測量結果進行相應的修正即可。
工作用廉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由于年代較為久遠,測量方法和設備要求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對上述問題的一些探討,可以有效地提高測量精度,提高測量效率,其中的一些方法已經在實際工作中使用,得到了驗證。
[1]JJG351-1996工作用廉金屬熱電偶檢定規程[S].
[2]JJF1098-2003熱電偶、熱電阻自動測量系統校準規范[S].
[3]國家技術監督局計量司 1990國際溫標宣貫手冊[S].
[4]仝衛國.基于虛擬儀器的熱電偶自動計量檢定系統[M].微計算機信息,2004.
[5]凌子松.熱電偶熱電阻溫度自動檢定系統[D].吉林大學,2005.
[6]黃艷巖.LabVIEW平臺下工業熱電偶自動檢定系統[D].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2004.
[7]付志勇.溫度綜合自動檢定校測系統[M].中國測試技術,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