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新
青少年中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表現為不服從,要我這樣,我偏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偏相信那個;甚至公開頂撞家長和父母。這些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作為一名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的逆反心理,只要正確疏導,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一、要耐心與孩子溝通,找到逆反的根源
耐心地教育,有時孩子的出發點并不是錯的。我曾經教過這樣一名學生,學習很努力很刻苦,成績在班級也很好,他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學習,經常打電話或到校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該同學上課經常打瞌睡,作業完成的情況老師反映也不好,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后來經再三詢問,得知孩子的父母要求太高,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每次考試即使考的很好也會受到批評,父母經常說某同事家孩子考試又考了第一,你怎么沒考第一呢?了解情況后,我首先肯定了孩子的優點并耐心地與他交流,首先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過父母的做法欠缺,我會向他父母談,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從新樹立自信心。
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家庭每個成員都應努力去創造,特別是父母,不要把工作中、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應尊重孩子的思想觀念,與他們真誠地交流。例如,經常和孩子談心,帶孩子一起去郊游或一同參加有意義的活動。不要動不動就批評指責孩子,應以鼓勵為主。看待問題或處理問題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很多問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潛移默化地規范了他們的行為,使他們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
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所以,教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即“亦師亦友”。總之,我們要真正融入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探索,找出問題的根源,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用真愛去感化他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疏導逆反心理,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