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京波
摘 要:從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出發,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
關鍵詞:興趣;個性發展;創新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了高中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我們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立足于音樂本身,開展創新式教學。
一、培養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審美需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應該根據現實狀況,借助多媒體手段自己動手有目的、有選擇地搜集相關知識,把有內涵的音樂介紹給學生,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不再感到音樂課的單調與乏味,充分感受音樂課堂的樂趣。
二、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音樂欣賞課不僅要重視感受、體驗音樂的熱情和能力的發展,而且要注重表演、創作技能的發展,使課堂氣氛更加濃郁、活躍,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大面積地動起來,使他們有大量的實踐音樂、運用音樂的機會,從而提高音樂學習能力。
三、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于它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由于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而一首優秀的樂曲帶給人們的想象也應該不是單一的,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學生時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齡時代,我們要善于發現和利用音樂中的美來喚醒學生的創作能力。
四、注重個性發展
個性發展,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和核心內容。音樂是體驗性的學科,作為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去體驗,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選擇,善于表現,使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五、多變的教學評價方法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在平時注意做到自評與互評相互結合。這些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自己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
總之,我們要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幫助他們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關系,為每個高中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