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京娜
摘 要: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正確運用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探究;實驗;學習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重要而有效的學習方式,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實驗探究題在歷年的中考題中都占有一定的分數,也是讓學生最頭疼,失分最多的題型,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挖掘和開發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
一、以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剛踏入化學之門的學生,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先會讓學生多動手做家庭小實驗。例如:“廚房中的蘇打與食醋混合會有什么現象?”“蠟燭燃燒有什么現象并由此提出什么問題?”“水壺底部的水垢加入白醋會產生什么現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觀察和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
興趣。
學生懷著好奇心在化學之旅中探索、學習,等他們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我會再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實驗,例如:“如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探究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案”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動手實驗、查看課本小組合作完成,小組長將活動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小組間交流共享,得出最佳實驗方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不但加深了實驗知識的鞏固,而且對實驗結論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楚的理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個“小化學家”的樂趣,對探究過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解答此類題目時也會得心應手。
二、以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認識的窗口,是思維的前提。實驗時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例如:鎂帶燃燒實驗,要求學生觀察實驗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實驗條件,實驗過程中光的顏色。實驗生銹的鐵釘放入鹽酸中,要求學生觀察鐵銹顏色和鐵銹變化,溶液顏色變化,一段時間后,再觀察鐵釘表面現象。總之,要求學生觀察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并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養成觀察的習慣,課堂上學生經常會提出“食品包裝袋中的干燥劑成分是什么?”“怎樣治理河水污染?”“過春節用的染料與酸堿指示劑有沒有聯系?”“霧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等生活小知識。學生不由自主地將化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增強了學習化學的信心。
三、以“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大膽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如“酸堿中和反應”,學生猜想酸與堿能發生反應,實驗時可借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氫氧化鎂、氯化鐵溶液等,學生通過實驗得出最佳實驗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享受著實驗帶來的收獲與喜悅,體驗著化學家的實驗過程,同時也培養了探究能力。
四、以“實驗”解決難點知識
實驗是讓學生突破知識難點的一種手段,在實驗中獲得明顯現象,使理論知識現象化,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便于理解。例如: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由于此反應沒有明顯現象,在一次教學中我特意用軟塑料瓶裝滿二氧化碳,再倒入氫氧化鈉濃溶液進行實驗,塑料瓶變癟,現象很明顯。此時,有部分學生就得出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結論,而有的學生就提出疑問,二氧化碳溶于水也出現類似現象,立刻,我用創設的這個情境提出問題,怎樣證明二氧化碳確實與氫氧化鈉反應了?學生帶著問題很快投入到實驗方案的設計與實驗中,從實驗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驗是探究的重要途徑,在化學探究中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會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探究化學的奧秘,保持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王磊.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