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國強
摘 要:初中歷史有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在初中歷史復習中有五對關系要素,它們直接決定著復習教學課堂的高效與否,就這五對關系要素展開討論,并探討其中的不足,以此來提高初中歷史復習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歷史;關系要素;探討;成效
畢業班學生的學習都是爭分奪秒的,并沒有很多的課外時間去復習歷史知識,歷史復習課的成效直接關系到他們的中考分數,這也是歷史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雖然有很多方面會影響初中歷史復習課的成效,但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歸納了幾點對復習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能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靈活運用將會極大地提高歷史復習的成效。
一、教學目標與策略之間的關系
要想達成初中歷史復習的教學目標就必須通過有效的手段引導學生朝著目標努力。就如同籃球比賽項目,最終目標是贏得比賽的勝利。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團隊的協作以外,還需要教練制定進攻戰略,且在比賽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改變計劃。歷史復習教學同籃球比賽一樣都是為了達到目標,通過教師或教練制定和調整策略引導學生或球員向目標的方向努力。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學情、生情以及學生的個人需要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學習。要樹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是課堂教學主人公的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
二、教科書與輔講教材之間的關系
有些畢業班的歷史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甚至會把歷史教材丟在一邊,把輔講教材里的知識點作為講課的內容。這樣或許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這也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因為輔講教材帶有很強的局限性,在編寫時地域上的差距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往往被忽視,更談不上去考慮每個學校的學情差異了。而歷史教材是新課標規定的教材,具有很強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最規范的學習教材。因此,歷史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教科書和輔講教材之間的關系,將前者作為歷史復習教學中的重點教材,而后者只是用于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補充教科書中重要的知識點的輔助教材。如果本末倒置不僅不會達到復習高效的目的,還會造成知識掌握不全的情況。
三、新課程標準與初中歷史考試標準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講授新課程時都能根據新課標的標準進行教學活動,使之作為教學的方向標,但是在后期的歷史復習教學中,課標上的知識點繁多,又加上畢業班學生時間緊迫,復習量大,導致教師在復習教學中拋開新課標,忽略課標的指導教學作用。初中歷史畢業考試標準就是畢業考試的內容及范圍,大部分教師認為考標使復習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在課堂上就依據考標進行歷史復習教學,不重視課標的指導作用,以至于出現以下幾種后果:
1.歷史教材中的知識點銜接不上
不管是什么學科,知識點之間是有某種內在聯系的,歷史知識更是如此。在歷史復習教學中很好地將知識點銜接在一起,抓住它們的銜接點,實現教學目標就會事半功倍。知識點的銜接會因為沒有課標的教學指導和復習教學中對考標的重視遭到打斷,歷史復習就會雜亂無章,學生需要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樣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得效果適得其反。
2.造成歷史知識體系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教師丟開課標,只是按考標來對歷史的知識點和專題進行復習教學,這樣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遭到切割與混淆,讓學生無法理清和掌握歷史知識復習的整體框架,知識結構零散混亂,層次不清,造成師生吃力不討好,歷史復習高效更無從談起。
3.加大了教學三維目標實現的難度
教學三維目標是否能達成,就是看一堂新授和復習課的教學成效如何。筆者認為根據考標的內容和作用,學生只是將它的內容用一課時來復習是不能包含全部的三維目標的,而要教師完全地達到教學目標更是不可能。
歷史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課標為指導方針,靈活處理課標、考標之間的關系,依照課標制定一個大概的知識結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要包括考標內容,對考點歸納總結,這樣歷史復習教學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四、理解與記憶之間的關系
通常教師的口號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歷史復習教學中歷史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能力判斷的指標就是理解和記憶,將兩者結合能達到牢記知識點的目的。在畢業班,學習時間緊迫,教師認為沒有時間去讓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復習歷史時就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理解與記憶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而理解知識后又能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記憶時間。因此,在歷史復習中要采用多種學習方式,要鼓勵學生理解與識記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習成效。
五、講授與練習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改之前,歷史復習教學課堂中教師注重講授,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很少,而現在則與之相反,教師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復習和理解記憶,整堂課教師并沒有發揮他的任何作用,
這種現象在畢業班中非常普遍。歷史復習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組織與引導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復習知識點大綱需要教師點撥才能讓學生完全地理解。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三觀”,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知識匯總和自主學習能力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講授與練習之間不能肯定地說誰更重要一些,這只是根據教育目標的需求等級來決定的。就如同歷史考標中要求透徹并運用層次就需要教師講授來讓學生突破重難點。在教學目標層次的指導下,教師要合理設計講授與練習的內容,將兩者有機結合,以達到教學目標和歷史復習的高效性。
站在初中畢業班的歷史教師的角度,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教學目標與策略、教科書與輔講教材、課標與考標、理解與識記、講與練五對要素之間的關系。在調節這些要素關系時要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學情特點展開一系列提高學生歷史復習成效的策略,以達到歷史復習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白景芬.初中歷史復習中的關系要素對教學的影響[J].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1(02).
[2]劉莉莉.如何提高初中歷史復習課的有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2(31).
[3]張彬.淺談初中歷史復習策略[J].學周刊:B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