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芳
復習是一種延時反饋,是為消化鞏固知識點、歸納總結教學內容或矯正學習中的偏差等采取的教學手段。復習的另一個積極意義就是——溫故而知新。由于新課教學不可能把知識講得十分透徹、全面,復習課卻可以將知識拓展、加深,在“貫通”“聯系”上下工夫,加強變式、逆向和綜合能力的訓練,注重知識的遷移。雖然復習課的好處多多,但一線的老師都深有體會,復習課是最難上的。因為一方面都是學過的知識,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另一方面傳統的復習方式比較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教學的嚴密規劃和統一標準,教師為了能及時完成教學任務,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滿堂灌”,造成了教師、學生都害怕上復習課的
局面。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若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他就會表現出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主動認真的學習態度和高漲的學習積極性,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活動。所以在上復習課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上好復習課的一個重要切入點。但光有學習動機還不夠,陶行知先生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用手使勁按住一只母雞的頭,讓它吃桌上的米粒,可母雞拼命反抗,拒絕吃米;后來陶先生放開手,讓母雞自由走動,母雞卻自己在桌子上找米吃。這個實驗說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了能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師要營造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素質發展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互動,提倡民主和諧等。
筆者曾多年擔任初三畢業班的物理教學工作,由于每年下學期基本上都處于綜合復習階段,為了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筆者幾年下來積累了一些上復習課的經驗,總結了幾種上復習課的形式,供大家一起探討。
一、競賽復習法
此方法比較適用于基本概念、規律、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的復習。由于課本上的這些概念、公式等比較抽象,即使采用各種各樣的圖、表,將其整理得非常系統、完整,講起來還是比較枯燥無味。有時候教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下面卻是“呼呼大睡”,這顯然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又能讓學生真正地去掌握呢?這就需要教師去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并且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境。筆者在想,為什么八十年代以后中國經濟發展得那么快,是因為引入了市場經濟,企業必須在競爭中求發展,社會只有在競爭中才能進步。同樣的道理,我們若在教學中也引入企業的競爭機制,以競賽的形式來開展復習教學,讓學生在這種競賽的氛圍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失敗的壓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復習、歸納、總結。筆者一般采取兩種競賽
形式:
1.小組競賽形式:將全班分成五到六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起上一些比較特別的名字,如“神舟一號”組、“神舟二號”組、“神舟五號”組、“神舟六號”組等,或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組別,如牛頓組、法拉第組、楊振寧組等。比賽之前要求各組學生分工合作,總結出所要復習章節詳細的知識結構框架圖,并要求識記;然后將眾多的概念、公式等以必答題、選答題、搶答題的形式提問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加分不同,基礎差一些的學生答對同樣的題加更多分。
2.“智力小比拼”形式:此種方法無論是在平時復習還是在階段性復習中都挺適用。由于牽涉的人較少,兩個人就可以,所以更易于操作。一個提問,一個回答。解決一個問題后,雙方交換角色,進行第二個問題。
二、實驗復習法
此方法適用于初三總復習中的專題復習,如力學專題、電學專題、光學專題、熱學專題等,或按題型分類的實驗題專題、開放性題型專題等。物理教學歷來強調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通過科學的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各種各樣有趣的物理實驗不僅可以讓晦澀難懂的物理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主要方案有以下兩種:
1.適宜于實驗題專題訓練和開放性題型專題訓練等。由于復習階段要求綜合性要強,不能將以前做過的實驗簡單重現,可以將相關、類似的實驗放在一起,分析比較它們在實驗步驟、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等各個方面的異同點,如“測量小燈泡的電阻”與“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這兩個實驗都是每年中考的重點,但又有很多相似之處,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和遷移,比如只給一個電流表和一個已知電阻,如何測電阻;或給一個電壓表和一個滑動變阻器,又如何測電阻等。若進行開放性題型訓練,采用實驗復習法更是“游刃有余”,如,“如何測量固體或液體的密度”,可以給出多種相關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先確定方法,然后自由選擇器材,要求不同的組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非常好。
2.適宜于力學專題、電學專題、光學專題、熱學專題訓練。由于涉及面較大,如果靠學生實際操作,所需的時間較長。為了節約時間,又能起到真正實驗的效果,可做虛擬實驗,如,利用某公司的“仿真物理實驗”軟件及其他類似的軟件來操作。
三、“思維展示”復習法
有道是“教無定法”,對于復習課,即使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但若長期使用,效果仍然不好。心理學家認為,連動物都具有一般的好奇心,人更是有一種尋求信息的特殊好奇心。而“新奇”“變化”“夸張”等這些刺激特性會作為誘因來喚起人們的特殊好奇心。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變換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推陳出新,不斷地喚起學生的特殊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思維展示”復習法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人天生就有一種表現的欲望,“思維展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臺,任他們盡情地發揮。俗語說“看花容易繡花難”,學生總覺得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真正把他們推上講臺后,卻是漏洞百出。有漏洞,就有填補漏洞的機會。在開展“思維展示”過程中,筆者經常是要請各個小組推出代表上臺表達或者板書出自己的思維過程,然后再請其他小組的成員一點一點地完善,才能講得清一個問題。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1.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比如各種層次的任務及分配好學生所要做的事情。
2.此方法最適宜于在習題課中使用,對于具體的幾個題目,學生會有明確的講解任務,沒有盲目感。
3.教師要起好引導作用,由于是復習課,要注重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題歸一,增加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和廣闊性,另一方面又不能扼殺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求異性。
4.選擇小組發言人要全面化、層次化,不能光找基礎好的學生。基礎好的可講解復雜一些的問題,基礎差的可講解簡單一些的問題,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
四、基于網絡的復習法
此方法適宜于網絡數字化條件較好的學校使用。網絡教學的優點在于它形象、直觀、交互性強,并且容量較大,若用于復習課中,更是有很多的優點:如,它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由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的內容;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學生之間通過交流、會話獲得合作的能力等。我校現有兩間網絡教室,有基本成熟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生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所以,網絡教學復習法偶爾在我校嘗試是可行的。
具體方法:教師提前將與復習內容有關的聲像、圖片、文本資源等整理成文件包或編輯成專題學習網頁后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瀏覽學習包中的課件、文本資源和素材,回憶新課的教學內容,然后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整理提煉,進行知識結構的歸納總結。教師事先根據班級學生的現有水平在網頁里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學習水平等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擇其所能。
五、“走進生活”復習法
前面幾種形式都是從上課的形式來總結復習的方法,而“走進生活”復習法是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來分析的。物理科有著它先天的優勢,就是跟我們的生活聯系得最緊密,在我們身邊,幾乎每一種東西、每一種現象,都包含著物理知識。我們若能在復習課中將每一個枯燥的復習內容變成學生每天都經歷的、都熟知的生活常識,學生或許會更有興趣學習物理。
總而言之,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是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力,從而達到復習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