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
小組學習是目前頗受廣大師生青睞的一種學習形式。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而成的合作學習小組能讓每個學生的能量都得到釋放,每個成員都有展示的機會。然而,學習是動態發展的,學習小組在運行過程中自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諸多矛盾,因此,它們需要不斷培養和改組,方能步入良性軌跡。
一、學習小組的培養
一是培養小組長。教會他們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運轉,如何管理,如何評價。并經常召開小組長會議,聽取各組發展情況,商討發展之計。
二是培養科代表。教會他們如何管理好學科常規學習環節。同一學科,在全班可以指定若干科代表,分布于各個小組,并負責管理本學科各項常規學習環節。如,英語學科可以設置五個科代表,分別是口語科代表、朗讀科代表、聽默寫科代表、閱讀科代表、家庭作業科代表。例如,當老師發布“有聲作業”時,口語科代表可以抽簽的形式分發給各小組,科代表及小組長利用任何空檔時間到老師那里完成,之后由他們去檢查督促本組其他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三是小組長和科代表培訓組員。教會他們如何開展前置學習,如何合作學習,如何參與討論,如何為組爭榮。
四是適時召開小組辯證會。小組辯證會的目的旨在分享小組運行經驗,自查小組存在的問題,評價小組合作能力的發展態勢。
二、學習小組的改組
第一次改組:旨在開展小組大討論。
學習小組首次組建一個月后,召開第一次學習小組辯證會,各組內開展關于小組運行態勢的大討論,將最優秀和最差的小組進行糅合,重新分配,以基本實現“組間同質”。
第二次改組:旨在增強各組凝聚力。
召開第二次學習小組辯證會,各組集體推薦或評選組長。開辟學習小組園地,讓各組都有自己顯性的展示平臺,展示小組的成就和成員風采,增強小組凝聚力。評選星級小組。
第三次改組:旨在增強各組骨心力。
經過前兩次改組,全班學生基本上路,并適應了小組生活。此時,應想方設法增強小組的骨心力,即讓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權威人士,達到管理的效果。開展組長競選(競聘)活動,全班投票,得票最多的幾位即是全班各小組組長,然后由各組長在遵守組建原則的前提下自由選擇本組成員(此舉的微妙之處: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后進生或問題生的學習和管理)。組員確定之后,各小組制訂并公布本組有針對性的小組協議,明確小組管理模式、組員應遵守的協議、小組的奮斗目標、小組學習的模式、組內幫扶的對
象等。
第四次改組:旨在促進組內共進步。
此次改組主要是組內改制,旨在維護或提高組內中等生(那些雖然不太突出,但愿意在組內擔當一定角色的學生)的積極性,安排他們做組長的助手,輪流值周,參與管理本組的各項事務,各組形成常務組長和值周組長共同管理的機制,最終達到共同進步,實現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雙進步直至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