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霞
摘 要:小學語文作業作為教學的重點環節之一,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也需要進行相關優化設計,完善作業設計形式和內容,實現作業形式向多元化方向轉變,提高作業的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教學質量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作業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促進學生智力開發。同時,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必須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形式
傳統語文作業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傳統作業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走出課本。而多元化的作業模式可以讓學生從課本走向實際,開闊思維空間。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學生的需求,設計多元化的個性作業形式。例如,《人民大會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布置開放性作業:根據課文對建筑的內容描述,觀察身邊的建筑,比較兩者的相似之處,并寫出對該建筑物的感想。布置多元化語文作業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特點有準確的掌握,依據因材施教要求布置多元化作業,使作業形式適合學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設計趣味性作業
傳統作業形式不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作業形式單調,學生無法從作業中感受快樂,將作業作為任務。而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可以調動學生的情趣功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要布置一篇關于學生童年的作文訓練,教師在布置作業前可以讓學生欣賞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為學生創造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教師問學生童年經歷過的好玩、有趣的事,通過歌曲激發學生對童年往事的回憶,從生活中提煉美感。同時,要求學生相互交流各自的童年往事。最后,教師布置作文要求,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童年趣事的作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作業的功能及價值越來越重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現有作業設計進行反思,分析傳統作業中的問題,再依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去粗取精,創新和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讓作業成為學生提高的途徑和平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玉梅.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提高小學語文質量成效[J].神州,2013,03(29):98-99.
[2]曹越.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01):39-4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