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貽川
摘 要:創新能力對于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人生啟蒙階段的小學,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程理念下,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構件生態課堂,尤其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生態課堂的構建已成為必然的趨勢。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生態課堂構建的策略。
關鍵詞:創新能力;新課程理念;生態課堂
一、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合理地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來構建生態課堂。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不停地向學生灌輸枯燥的知識,而忽略了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和是否易于接受。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個現狀,在講述知識點的時候,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易于接受為原則,可以通過巧妙地設置問題情境來解決。比如說,在教學工程應用題“甲工程隊單獨來修一段長為60千米的公路需要20天完成,而這條公路由乙工程隊來單獨修則需要30天才能完成,那么,兩個隊合修需要幾天可以完成?”教師可以設置諸如“如果去掉長度為60千米的條件這個問題,還能否解決?”“如果可以解決該如何計算?”等具有連貫性的問題,這樣的連貫性的問題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深入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就充分發揮了其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有利于生態課堂的構建。
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過程都比較單調。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往往采用的是讓學生進行不斷的、重復的練習,這是被動的“填鴨式”教育。這樣的方式既壓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生態課堂的構建。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上,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方式來改變這一現狀。例如,在對“體積公式”進行講授時,可以先讓學生拿出正方體,讓學生想辦法找出其體積,再告訴學生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后再拿出長方體讓學生探究其體積計算公式,最后再拿出圓柱,讓學生探究其體積計算公式,最后讓學生自己領悟到一般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主動進行探究,掌握相應的知識點,促進生態課堂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趙衛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J].時代教育,2014(6):182,184.
[2]陳麗珠.淺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策略[J].教師,2014(30):8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