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潤芝
摘 要:現代社會不僅對人們各方面的能力技術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對人的素質也是十分重視的。好的素質需要從小就培養,特別是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非常重要。就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對于城市小學生而言,農村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缺乏的,許多小學生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疑慮和困惑,卻沒有受到正確心理教育的指導,對健康成長造成一定影響。小學生的年齡正處于心理成長和發育的階段,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早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從2000年秋季開學起,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學習壓力大
一份大中小學生調查顯示,42.4%的學生因“學習成績提高”而感到快樂和幸福,57.6%的學生因“學習壓力大”而苦惱。其中,“學習壓力大”占據大中小學生煩惱的首位,近六成學生因為學習問題煩惱。農村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少,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分數,特別是有些小學教師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致使許多小學生承受的壓力大,不僅學習成績沒有提高,而且還開始厭惡學習,害怕學習,小學生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這和小學教師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到位有著直接的聯系。
2.迷戀電視、上網和電子游戲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針對農村留守人員的有關調查,目前全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包括2000萬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中大多有遲到、早退,甚至曠課等不良習慣。許多農村小學生沉迷于電視、網絡和電子游戲,不愛學習,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
3.過分任性和驕縱
許多農村的小學生因父母對他們很少管教或者沒有時間教育而過于驕縱,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犯錯后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喜歡說臟話、愛罵人,所以很多小學教師都抱怨學生不好管,無法進行教育工作。
4.自卑、自閉
教育研究院發布2015《教育藍皮書》,指出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在性格、情緒、行為、人際關系、學習適應等方面都表現出比大城市學齡兒童更多的心理問題。在農村,許多家長常年不在家,即使在家的家長也根本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家庭作業輔導,致使許多小學生無法完成作業,考試成績差,在心理上產生自卑,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這些孩子普遍性格孤僻、內向,甚至出現心理障礙。
二、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農村,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從小就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不沉迷于電視與網絡、不任性、不驕縱、自信快樂。正因為在農村忽視了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許多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關注“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
學校對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初步了解,對一些父母常年不在家以及單親家庭的小學生引起關注,對長期得不到父母關愛的小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心理教育,讓他們能感受到關愛和快樂,健康成長。政府也應對各地的留守兒童給予關注,比如在兒童節,要讓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節日的溫暖。
2.對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技能培訓
省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必要條件,重視和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重要而且迫切,是當前德育工作的當務之急。”應開展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訓,“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全面掌控學生的心理變化,積極參與學生心理輔導,及時給予正確引導。”
3.家長和教師一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常年在外的家長應經常給孩子打電話,多回來看望孩子,對孩子多關心,不能因為距離遠就很少關心,這樣孩子會感受不到溫暖,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4.指導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要廣泛開展校園內心理咨詢活動,在各中小學設立心理咨詢處、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咨詢電話等。使家長了解關于指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學生也能夠通過活動提高溝通能力和行動能力,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想象力,這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有很好的效果。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而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不容忽視,社會、政府、學校、教師及家長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使小學生從小就有健康的心理,能在好的環境下成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