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梅
創新是指通過新發現、新思維進行更新和改變及創造的創新活動,而且還應達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和目的。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達到現代生物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探究創新型學習方法的培養,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激發他們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
一、多鼓勵學生勇于發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教師是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關鍵,學生的課堂學習應該是相對集中的,而不是完全封閉的。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語言和態度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為注意的是要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而不是單純搞“一言堂”。教師可以依照生物教材的內容,采取討論法、談話法,探究實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多數生物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談話法,然而此種教學方法比較容易導致發生“教師專注講解,學生只是聽和記”的一言堂教學課堂。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談話的策略,并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設計提問,讓學生從單純的傾聽者轉變為談話的參與者。例如,教師針對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功能對學生進行講解時,可以設計問題對他們進行提問,這比平鋪直敘地講解此類陳述性知識收到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可以讓學生回憶在初中階段曾用何種方法看到細胞的什么結構,或者也可以讓學生設想技術發展以后,將細胞放大成千上萬倍,又會是怎樣的情形等。對學生提出這些問題不僅能分析舊知,還能引起他們學習的求知欲,并啟發他們對此產生質疑,進而才會讓他們對亞顯微結構的含義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隨時啟發學生主動發問,并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和勇于發問,從而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注重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教師在進行生物實驗或者學生自己做實驗時,教師都必須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和投入,并通過實驗觀察幫助學生制訂觀察計劃,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樹立觀察意識。與此同時,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依照他們各自的研究目的,合理選擇實驗用具并設計可行性強的實驗方案。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實驗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但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實驗,大部分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作用不大。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實驗內容,將實驗條件或者形式進行適當改變,可以讓學生重新設計實驗,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實驗用具,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案。教師采取這種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加強課外實踐活動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外,還有另外一個環節也很重要,那就是課外實踐活動,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不僅統一于整個生物教學中,而且還存在互相促進和互相影響的利害關系。學生雖然能在生物課堂上收獲到知識和技能,但知識面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有目的性的課外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打破常規的課堂教學,營造生動豐富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的程度。此外,富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和智力發展十分有利。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時,不管是種植、養殖某種生物,又或者是采集何種標本,都必須要求學生針對各種生命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并查閱大量資料,再通過思考與總結去解決和說明某些生物學問題。這樣不但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培養他們自學和創新思維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通過實驗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武俊.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何華.淺談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