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峰
摘 要: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學生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也是基礎階段,不僅為學生深入高年級之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而且還為今后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參加工作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想要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就必須要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化學課堂。
關鍵詞:高效;初中化學;課堂;學生;方法
所謂高效的課堂,就是要求在相同的時間里,付出盡量少的精力,既要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又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取得盡量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向40分鐘要質量”,能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學會的,絕不留在課下,增添學生的課業負擔。這也就是說構建高效的課堂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生成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呢?
一、走近學生,生成高效化學課堂的前提
1.老師走近學生,讓學生愛上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和其所教授學科之間的連帶關系是客觀存在的,學生如果喜歡這位老師,就會連帶喜歡他所教授的科目,學習的質量也會明顯提高;反之,學生就會不配合老師的教學行為,教學的效率也會明顯的低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走近學生,充分了解和關心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識涵養感染和征服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愛上化學老師。
首先,教師應做好自我“充電”工作,不斷地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只有有淵博的知識,他的授課才會更加有深度、有廣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崇敬感。其次,教師應充當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轉變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生活中,教師應多幫助,關心學生,采用談話的方式,幫助學生解開困惑,克服困難。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不僅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激發,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2.化學走近學生,讓學生愛上化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擁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學生剛升入初中,初次接觸化學,通常會被化學實驗中豐富多彩的現象所吸引,而產生化學學習的興趣。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學生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實驗,習以為常之后,若教師再不轉變教學方式,學生的興趣就會慢慢消逝,甚至于被磨滅。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應用化學的實驗優勢,讓化學走近學生,讓學生愛上化學。
首先,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入一些現象奇特的化學實驗,如燒不壞的手帕、紙杯燒水、魔棒點火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其次,教師可以有效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將一些生活中與化學知識相關的現象引入課堂,如如何有效滅火,胃酸如何治療,水污染如何防止,如何避免鐵生銹等等。這樣的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化學興趣,而且還能凸顯化學知識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聚焦方法,生成高效化學課堂的基礎
1.培養學生化學思維能力,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知識結構的體現和構建,然而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實施,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顯得越發重要了,這不僅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而且還對學生思考化學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必要的培養。
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化學實驗,還是化學計算,都應具有一定順序,擁有規律可循的,通常是由表及里,由遠及近。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探究化學問題的順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提高思維能力。
2.開展學生合作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團體意識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合作探究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原理,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如,二氧化碳占空氣總體積的0.003%,但是地球上改變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特別的多,人和動物的呼吸,各種燃料的燃燒,光合作用等,筆者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探討一下自己對于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的看法和觀點。學生積極分析,討論,眾說紛紜。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不僅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參與和學生的思維發展,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團體意識和協作能力。
3.組織分層次的教學活動,力求全體學生的發展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何況是一個班上幾十號的學生。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辦法不僅能有效地照顧到每一層次的學生,而且還有助于班級水平的整體提高。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摸底,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層;其次,對于每一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學目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所得,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