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慧
朗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很久以來,我們就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相當有效。因為語文能力的訓練離不開朗讀教學,學生只有經過這種嚴格的訓練,才能具備堅實的語文功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作者情感,讓朗讀教學綻放別樣精彩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下面是我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嘗試,僅供大家共勉:
一、做好朗讀示范
模仿是學生的天性,范讀能讓學生很快地進入課文意境,很多學生模仿得相當出色,一點也不亞于我們教師的“原汁原味”。俗話說:“口說千遍也不如手做一遍。”榜樣有著很重要的力量,要想搞好朗讀教學,就應該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示范作用,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我常常飽含深情地給學生范讀,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我用悅耳動聽的聲音給學生范讀;在學習《傷仲永》時,我用婉轉悲情的聲音給學生范讀;在學習《曹劌論戰》時,我用慷慨激昂的聲音給學生范讀。正是因為我們的“下水”示范,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激起了學生的朗讀欲望。
二、采用多種朗讀形式
朗讀是一種出聲閱讀形式,它是中學生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朗讀能夠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獲得思想上的熏陶。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先生特別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還要求學生讀書時要逐字逐句地透徹理解,反復揣摩,一篇文章,只有讀出聲來,讀出期間的抑揚頓挫和語調神情來,才能真正領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可是,如果我們不注重運用多種朗讀形式,一味地用一種方法去讀,就像我們常吃一種飯菜那樣會感到膩味,同樣,如果讓學生運用一種形式讀書,學生定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為了讓學生保持極大的讀書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我總是根據教材要求,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形式:自由讀、小組讀、領讀、表演讀、配樂讀、競賽讀等,在學習《羚羊木雕》一課時,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課時,采用了配樂讀的形式;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采用了表演讀的形式;在學習《天上的街市》時,采用了小組讀的形式,正是這些多樣的朗讀形式,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讓語文課堂綻放出別樣的精彩。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搞好朗讀教學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繼續研究朗讀教學,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我相信,只要我們教師重視朗讀教學,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定會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