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芳根
摘 要: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歷史學科的價值,也為了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教師需要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組織多樣的歷史課堂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中綜合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導入;教法;反思
高效歷史課堂是廣大教師一直追求的教學效果,而且在素質教育思想下,高效歷史課堂也不再單單指效率的最大化,還包括效益的最大化,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全面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做好課改的轉化工作,并借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內容,進而也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做好基礎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進行論述。
一、多樣化導入,為高效歷史課堂做好基礎工作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也是邁向高效課堂的第一步,更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往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要結合教材內容,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礎工作。
例如,在教學《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時,由于這個時期的一些事件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所以,為了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當中,在導入時,我選擇了“故事導入法”,首先,我引導學生講一兩個這段時間的故事,講電視劇也可以。接著,我一句“想不想知道歷史書上是怎樣描寫這段的呢?”將學生順利地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之中,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同時還有助于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導入法、質疑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等,這些都是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的,而且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借助恰當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導入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歷史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二、恰當教學法,為高效歷史課堂做好保障工作
教學方法是影響高效歷史課堂順利實現的關鍵因素,也是影響課程目標最大化的關鍵,更是學生健全發展的保障。所以,我們要改變以往課堂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中輕松地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進而在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大幅度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時,我選擇了“問題探究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武昌起義取得了哪些成果?(2)為什么說同盟會是中國的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3)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組織學生帶著上述的問題走進課堂之中,并鼓勵學生去尋找答案。最后,在基本知識點講述完成之后,我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辛亥革命”的成敗進行討論。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盲目性,而且對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又如,在教學《日本明治維新》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選擇了“對比學習法”,也就是說,我將“日本的明治維新”與“我國的戊戌變法”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在分析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時,鞏固已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大幅度提高歷史課堂效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價值,要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歷史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及時的反思,為高效歷史課堂做好改進工作
反思是對教學過程的再思考,也是教師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及時做好反思,以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好反思呢?還以教學《日本明治維新》為例,在反思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在兩者的對比中學生的主動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比較中學生是否真正認識到了兩者的本質區別;同時,還包括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最大化地完成、學生的課堂反應如何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課下進行及時反思,而且,也是明確改進方向的重要環節,進而為高質量歷史課堂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課改下的歷史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確保歷史課堂在教師恰當的導入方式和教學方法以及反思中效率逐步得到提高,進而在確保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牧玲.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的有效性課堂構建[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