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亮
摘要:對一例犬瘟熱病例的發病經過,臨床癥狀診斷及治療過程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犬瘟熱;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39-01
犬瘟熱,俗稱狗瘟,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傳染性極強,死亡率高達80%,該文報道了一例3月齡幼犬感染犬瘟熱病毒后的發病經過、臨床癥狀與治療過程。
1 臨床癥狀
2015年3月26日,揚州大學動物醫院接診一例病犬,臨床上主要表現食欲不振,打噴嚏,精神沉郁,眼鼻有水樣分泌物,體溫達39.5 ℃,持續2 d。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檢查和犬瘟熱病毒抗原試紙檢測,確診為犬瘟熱。
2 治療措施
(1)單克隆抗體或犬白細胞干擾素配合犬瘟熱高免血清共同使用。每天注射一次,連續使用3~5 d。
(2)強心補液,提高機體免疫力。 5%葡萄糖生理鹽水50~70 mL/kg體重,犬用血漿30~60 mL/次,連用1周。
(3)抗菌消炎,清熱解毒。
(4)降溫。狗專用降溫針劑,皮下注射(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一日一次。禁用人用退燒藥。
(5)飲食。若患病動物能進食時,可將牛肉煮熟后,切成小塊,強制喂食,每日2~3次,直到犬可以自行進食;若患病動物不能能進食時,應進行葡萄糖或生理鹽水補液,維持機體的能量需求。
3 預防措施
(1)定期預防接種。目前我國生產的犬瘟熱疫苗是細胞培養弱毒疫苗。為了提高免疫效果,應按以下免疫程序進行。幼犬6周齡為首次免疫時間,8周齡進行第二次免疫,10周齡進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每次的免疫劑量為2 mL,可獲得一定的免疫效果。因12周齡以下的幼犬體內存在母源抗體,可明顯影響犬瘟熱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對12周齡以下的幼犬,最好應用麻疹疫苗(犬瘟熱病毒與麻疹病毒同屬麻疹病毒屑病毒,有共同抗原性),其具體免疫方法:當幼犬在1月齡及兩月齡時,各用麻疹疫苗免疫1次,其免疫劑量為每犬肌肉注射1 mL,至12~16周齡時,用犬瘟熱疫苗免疫[1]。
(2)加強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各養殖場應盡量做到自繁自養。在本病流行季節,嚴禁非本場犬類進場。
(3)及時隔離治療。及時發現病犬,早期隔離治療,預防繼發感染,這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病初可肌肉或皮下注射抗犬瘟熱高免血清或本病康復犬血清(或全血)。血清的用量應根據病情及犬體大小而定,通常使用5~10 mL,可獲一定的療效。有資料報道,在用高免血清治療的同時,配合應用抗毒靈凍干粉針劑,可提高治療效果,其使用方法及用量為:治療前用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20 mL將抗毒靈溶解,中等大的犬靜脈滴注2~4瓶,月齡較小的犬,用量可酌減。抗毒靈也可肌肉注射。此外,早期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鏈霉素等),并配合對癥治療,對于防止細菌繼發感染和病犬康復均有重要的意義。
(4)消毒。犬舍及其運動場地應以3%燒堿(又名氫氧化鈉)溶液或10%福爾馬林消毒。
4 討論
犬瘟熱不分季節地區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多發。幼犬的死亡率在90%以上,成犬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犬均可感染,但以未成年的幼犬最為易感。純種犬、警犬比土種犬易感性高,而且病情反應重,死亡率也高[2]。該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鼻、眼分泌物和尿液。患病犬的尿液是危險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病犬與健康犬直接接觸,也可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感染。
參考文獻:
[1] 林德貴. 狗病防治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2] 侯加法. 小動物疾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