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必文
摘要: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容易給養豬生產造成諸多的不良影響。如熱應激、采食量下降、增重減慢、繁殖障礙等,尤其對種豬的影響特別大。廣東省有大半年的時間都是潮濕、高溫氣候,筆者長期在規模豬場從事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控工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以確保種豬群安全度夏。下面談一下豬場夏季種豬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夏季;泌乳性能;管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53-01
廣東省的夏季天氣又熱又悶,經常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在這種氣候下要特別注意豬舍降溫通風,以及豬的飼喂方式及營養的調整。
夏季的高溫會給養豬生產帶來不利影響,比如群體繁殖性能下降,公豬的精液品質降低,母豬的無乳綜合征,豬群的采食量和生長發育速度減緩等。在豬場經營中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豬群生存環境,最大程度地降低因高溫熱應激產生的危害,更好地發揮豬的生產性能,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1 防暑降溫
1.1 豬的適宜溫度和散熱方式
(1)豬對溫度的要求。在25 ℃時豬的基礎代謝最低;17~25 ℃為其最適溫度;肉豬在17~30 ℃時生長速度最快,料比最低;75 kg體重的肥豬在25 ℃時采食1.5 kg飼料其本不增重。母豬的最適溫度為懷孕母豬22~25 ℃,哺乳母豬15 ℃,而仔豬則28 ℃,肉豬17~25 ℃。
(2)散熱方式。豬的汗腺不發達,不能通過出汗來散發熱量。主要依靠呼氣,鼻鏡水蒸發,伸展軀體于地面等有限地散發熱量。并通過少食、少活動來減少熱增值。
1.2 防暑降溫措施
(1)植物綠化,改善場區小氣候。增加豬場地面綠化面積,減少水泥地面所占比例以降低地面溫度。茂密的樹葉可以有效地遮擋陽光直射,通過葉面蒸發水分吸收熱量,同時其光合作用等還可以凈化空氣,從而改變豬場的小環境。
(2)改善豬舍環境。通過改變豬舍的屋頂設計來降低豬舍內溫度,屋頂以易吸熱的草料或特殊材料隔熱或屋頂涂上反光漆,減少熱量的吸收。在屋頂加裝沖水設備,室溫則可立即降低2~3 ℃。延伸屋頂寬度或增設遮陽設備以避免日光直射(畜舍應以東西向為宜)。在豬舍內增設降溫設備,安裝通風設備并及時檢修,有效的通風可降低舍溫,使母豬感受到涼爽并減少喘氣,母豬(尤其是過熱中暑母豬)對其鼻子吹風可有效地減小熱應激。
安裝噴霧系統或水簾也可立即降低舍內溫度,但應避免高溫高濕,必須同時加強通風。對母豬進行淋浴時可以每間隔40 min左右噴水3~5 min,對母豬采用頸部滴水降溫效果也很好,頸部滴水降溫最好使用自動控制,每間隔15 min鐘滴0.5~1 min,即可節約用水又可取得滿意的降溫效果。增加飲水器的數量及供水量,保證充足的用水,足量的水飲水可以促進母豬的食欲,同時在其飲水中添加0.1%~0.2%的人工鹽或電解質,可調節母豬體內的電解質平衡減少熱應激的發生。然而,對母豬降溫的同時,要保護好仔豬免受高濕和賊風的影響。
2 改進管理方式
(1)適當控制配種時間,合理安排生產。適當控制配種時間,合理安排生產,避免或減少高溫季節內的分娩母豬數。對于高床產仔要根據天氣和氣溫的變化情況靈活掌握,選擇氣溫平和涼爽的時候在母豬產前一周左右上床,并設法減少應激。通過對武漢地區十年來的觀察,立秋前后氣溫是最高的,而立秋后一周左右出現一次天氣變化或降雨,均有效的緩解了高溫天氣??蓽p少此時期內的母豬產仔。
(2)改變飼喂方式。對于原飼養密度較大的豬群要降低密度,避免擁擠,同時減少對母豬的騷擾與刺激以減少應激。調整喂料時間,在清晨和傍晚涼爽時喂料,并確保飼料的新鮮適口。同時建議采用濕拌料飼喂母豬。
(3)照顧應激母豬。對于產后無食欲的母豬,應一方面,適當飼喂青飼料和仔豬料,另一方面,隔離母豬,洗凈豬舍,使母豬保持涼爽,必要時對中暑、熱應激較強母豬可進行灌腸以降低體溫。
3 改善營養
在炎熱的夏季應將干粉料改為濕拌料飼喂,但是由于濕拌料容易發酵(約4 h),應隨用隨配,并且供給充足的飲水。同時由于夏季母豬的采食量普遍下降,必須為其精心配制飼料,提高飼料的適口性、營養水平,降低其熱增值(如利用油脂及全脂黃豆粉等可有效的提高營養能量濃度而降低熱增值),并在其飼料中添加抗熱應激類添加劑等來改善營養。
4 加強母豬的管理
嚴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各種疫苗,并做好記錄,確保各種疫苗質量和注射到位并發揮作用。母豬分娩前兩天應逐漸減料,產仔當天可以基本不喂料,只喂適量的麩皮水即可,產后逐漸增加喂料。根據母乳多少和帶仔情況決定飼料飼喂量的多少,既保證仔豬有充足的母乳,又要避免乳汁在乳房過多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