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河北交響樂團
對交響樂的認識與探究
李兵
河北交響樂團
隨著經濟增長帶動文化繁榮,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政府陸續出臺了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加速文藝院團改制的相關政策,可以說文化產業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作為目前正處于改制大潮中的地方交響樂團,理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在中國文化市場環境下,不同體制的地方交響樂團仍處在一個探索的狀態中,多種體制交響樂團的形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交響樂;認識;探究
有些人認為交響樂高不可攀,無法理解。殊不知,它像文章一樣,也有深淺之分,只要懂得欣賞方法,入門是不難的。因為它所反映和描寫的畢竟是人類的生活和人類的思想感情交響樂中有一類叫“音畫”的,以描寫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為主要內容,比較通俗易懂。欣賞這些作品,加上豐富的想象,無形之中,就可得到概念性的聯想。交響樂中有一類叫“舞曲”,它的民族風格極濃,樂曲比較短小,感情比較單純,旋律也比較清楚,大多描寫風俗性的節日歡樂活動,有載歌載舞的特點。也有從舞劇中剪取片斷成為單獨的器樂曲。此類交響舞曲,易于理解,很快地就能普及起來。在欣賞交響樂時,假如欣賞者同時具備某些音樂上的基本知識,如曲體、調式、主題的變化和發展、配器、表現手法、調性色彩對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豐富的知識和美的享受。交響樂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民族樂派和現代音樂時期。期間涌現了太多著名而杰出的音樂作家,就像貝多芬,柴可夫斯基,約翰*施特勞斯,莫扎特……是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寶貴而精彩的財富。而他們面對命運不斷抗爭的精神更是無邊的寶藏。
1.交響樂的結構類型。
(1)單樂章的交響樂:只有一個樂章。例如,交響詩和交響序曲。我國的《梁祝》,就是一部單樂章的小提琴協奏曲。
(2)套曲交響樂:由三個或四個樂章構成,多數交響樂都屬于這一類型。例如,交響曲一般由四個樂章構成;協奏曲則由三個樂章構成。然則,無論是三樂章還是四樂章的交響樂,第一樂章都必須用奏鳴曲式寫作,因而也被稱為奏鳴曲式套曲交響樂。
2.交響樂的結構特點——奏鳴曲式結構。
奏鳴曲式結構約定型于1750年左右,兩個半世紀以來,一直主導著交響樂的音樂結構。它驚人的生命力,正是來源于奏鳴曲式具有的戲劇表達能力。通過奏鳴曲式結構,音樂作品從穩定狀態開始,然后欎進入到矛盾沖突階段,并走向戲劇對峙的高欎潮,最后得到圓滿解決。奏鳴曲式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呈示部,呈現兩個主題,分別稱為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相當于戲劇第一幕中欎出現的兩個主要人物,他們在形象和性格上是強烈對比的。通常主部主題呈現男性形象和英雄性格,副部主題則呈現女性形象和抒情性格。這兩個主題就是音樂戲劇發展中的主角,一切的矛盾沖突,都是圍繞它們展開的。
第二部分:展開部,是全曲的戲劇發展中心。音樂戲劇的主角,主部主題或副部主題的性格在展開部得以發展,它們的性格和形象可能會有所改變,兩者之間還可能發生矛盾沖突,并加劇,直至高欎潮。
第三部分:再現部,一切矛盾在這一部分得到解決。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在再現部得以重現,但此時已經是化干戈為玉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西方音樂的發展史也是重要音樂家個人發展的歷史。這不像在中國,許多流傳甚廣的音樂作品都是民間智慧,即使有名的音樂家,作品也不豐富。所以,先從“西方音樂之父”巴赫說起。雖然巴赫手重沒有直接誕生交響樂,但他的十二平均律及《平均律鋼琴曲集》是整個西方音樂,包括交響音樂,的基礎。在巴赫生活的年代,文藝復興的運動已席卷歐洲,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傳播,其中科學的實驗方法和理性的思維深深地影響了巴赫。巴赫古鋼琴進行實驗,按照十二平均律調音,使之可以自由轉調。《平均律鋼琴曲集》的音樂結構很嚴密,表現出巴赫音樂思維的邏輯性,這與他崇尚理性主義的思想基礎是分不開的。在人文思想發展的初期,西方音樂就開始與之交匯在一起了。
當發展到貝多芬的時代時,他從“莫扎特的手中繼承海頓”,交響音樂這種形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貝多芬所處的時代距文藝復興時期已過了幾百年,但這一運動注重人性發展的根本思想卻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扎了根。18世紀末,法國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吹響了向封建統治進軍的總號角,人問主義思想演化成了“自由、平等、博愛”,而這種思想發展的脈絡,則始終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發展。貝多芬在寫《第三(英雄)交響曲》這部作品時,從一些法國朋友的口中得知了許多大革命的詳細情況及當時所進行的社會、政治、藝術等方面的變革措施,此時,貝多芬的心中已有了一個偶像,那就是帶領軍隊向封建王朝進攻且戰功赫赫的拿破侖,交響曲寫好后,貝多芬得知了拿破侖稱帝的消息,憤怒之下,他撕毀了題獻給拿破侖的封面。另一部貝多芬的作品《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集中反映了英雄主義精神和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文思想。創作《d小調第九交響曲》時,正值法國大革命失敗,革命的成果被帶資產階級竊奪的時期,但貝多芬沒有喪失信心,再一次以英雄性的斗爭主題宣揚和展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偉大理想和人文主義精神。在人文思想發展的過程中,它逐漸成為資產階級反抗封建專制的思想武器,也發展成如“自由”、“民主”、“平等”等具體的思想,人文思想的這些發展也深刻地影響了交響音樂,交響音樂幾乎同時地,也蘊涵和表現了這些思想。
到了20世紀、21世紀,人文思想呈多元化,天家了許多新銳的思想,此時交響音樂也深受其影響,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并且更加標新立異。
[1]白曉煒.全面把握研究對象,思考傳統音樂發展脈絡——榆林小曲研究與再認識[J].音樂研究,2011,(4):58-64.
[4]潘民憲.大提琴在交響樂演奏中的指法探究[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0,(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