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怡
(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四川 成都 610054)
健美操作為一項表演性項目,屬于難美類表現性項群。柔韌素質作為健美操參與者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該素質水平的高低對參與者的動作幅度及表現力均有直接影響,不僅可以避免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大學生的運動損傷,還可以促使肌肉變得更健美,對動作的支配能力更精確,切實提高運動效率。就人的發育規律而言,青少年時期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佳時期,一旦步入成年,尤其是就大學生而言,其韌帶的發育已趨于成熟,自然對發展人體的柔韌素質帶來較大難度,不過,柔韌素質具有可塑性,如何采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切實提升大學生的柔韌素質,以此提高大學生的動作幅度和技術質量,預防肌肉拉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1 概念:所謂的柔韌素質具體指的是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以及跨關節的相關肌肉、韌帶及相關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
2.2 生理學基礎:柔韌素質也簡稱為柔韌性,包括四肢及軀干各個關節的柔韌,主要包括肩、肘、腕、胯、膝、踝等關節。柔韌素質具體包括兩層含義:一、人體各個關節的活動幅度;二、跨關節的相關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該伸展性可通過合理的練習來獲得。
2.3 影響因素
2.3.1 關節面的結構:關節面的結構是影響人體柔韌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關節活動幅度直接取決于關節構造。關節面的結構受遺傳因素決定,也就是說受先天性影響,組成人體關節的關節面弧度差越大,柔韌素質越好,反之越差。
2.3.2 跨關節的相關肌肉及韌帶的伸展性:跨關節的相關肌肉及韌帶等組織具有良較好的彈性,所以,可通過科學拉伸跨關節的相關肌肉、韌帶等組織來發展柔韌素質。
2.3.3 中樞神經系統對骨骼肌的調節能力:中樞神經系統具體包括腦及脊髓兩個部分,它通過腦神經和脊神經與肢體連接,并指揮個體的運動,通過有效的練習,能夠提升中樞神經對骨骼肌的調節能力。
高校健美操教學實踐中,重視發展大學生的柔韌素質,能夠促使肌肉具有良好的功能,進一步改進運動技術,增加動作幅度,提升人體協調性,有效提高運動效率,同時還可以避免肌肉拉傷,延長運動壽命。
4.1 靜力性拉伸法:所謂的靜力性拉伸是指練習者拉伸部位至最大限度時,通過自我控制或者借助外力保持靜止姿勢的方法。也就是說練習者對相關肌肉和韌帶進行拉伸時,被拉伸部位控制到最大拉伸限度,當發現有酸、脹等感覺時,保持一段時間。通過靜力性拉伸練習,可促進骨骼肌功能的恢復,還原肌原纖維的排列順序,有效減輕或消除肌肉酸痛等不適情況。
4.2 動力性拉伸法:謂的動力性拉伸是指采用有節奏地、重復同一動作拉伸練習的方法。具體操作程序為:拉伸至有疼痛感覺時放松,隨后逐漸加大震動強度來拉長肌肉和韌帶等組織。動力性拉伸練習的過程中,各關節周圍相關肌肉不能得到放松,肌肉無法獲得最大幅度的伸展,相較而言,練習效果不佳,然而,此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肌肉的彈性與靈活性。
4.3 PNF 牽拉法:PNF 指的是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法,該牽拉法通過對肌群的促進和抑制從而實現提高功能活動的目的。伸展大腿后側肌群時,練習者需要仰臥抬起一條腿并伸直,隨后將它緩慢伸展開,并在同伴的幫助下將腿伸展至腿后肌群,促使髖關節活動至最大幅度,并保持靜力性伸展,隨后對練習者實施拮抗肌的強收縮,將抬起的大腿壓至地面,而搭檔幫著施加一個向上的阻力,從而使練習者保持等張收縮狀態,并保持一定的時間(5-8 秒),隨后進行放松,再進行重復練習三次。
5.1 準備活動需充分:準備活動需要安排在練習之前,能夠促使血液循環加快,提高體溫,提升大學生的肌肉彈性,這就需要健美操教師需重視準備活動,通過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促使肌肉充分活動開,在此基礎上再安排柔韌素質練習。
5.2 區別對待,因人而宜:在發展大學生柔韌素質時,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對耐受能力稍差的學生,需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及意志品質培養,另外,在實施被動靜力性拉伸練習時,助力者需認真觀察練習者反應,幫助練習者慢慢適應,只有突出針對性和應用性,才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5.3 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進行柔韌素質練習作為由最初的不適應到逐步適應的過程,該練習一旦停止,練習效果會因此明顯消退,所以,柔韌素質的練習需長期化,而關鍵則是循序漸進,切勿急于求成,避免出現肌肉拉傷等傷害事故。
5.4 發展柔韌素質應該配合力量及速度能力:柔韌素質的發展應該建立在肌肉力量的增長基礎上。健美操項目其柔韌素質要求表現為兩種形式,首先是在靜力性力量下的柔韌性,如支撐劈叉等動作,其次是在速度力量下的柔韌性,如快速高踢腿及劈叉倒地等動作,所以,這就要求發展柔韌素質時需要與力量及速度同步發展。總之:柔韌素質是人體從事各項身體活動的重要素質,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各健美操教師應首先幫助大學生認識到經過后天練習可以改變肌肉、韌帶的柔韌性,同時要注意練習過程需循序漸進、區別對待,并注重與力量、速度協調發展,從而切實提升其柔韌素質。
[1]歐陽榮,夏云.論健美操柔韌性的訓練[J].內江科技,2011.
[2]喬玉芳.論健美操學生的柔韌素質訓練[J].榆林學院學報,2009,19 (4).
[3]孫培全,王建軍,趙亞洪.健美操運動柔韌素質訓練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
[4]鄭國祥,王華倬.健美操教學中發展柔韌素質的新方法[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
[5]葉明亮.對健美操教學中柔韌素質訓練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
[6]王強樂.影響健美操運動員柔韌素質的因素分析[J].企業家天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