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臺灣地區對外貿易總額公布,其中兩岸貿易依存度雖有下降,卻依然被質疑過高。事實上,貿易統計不能單純從表面數字解讀,還應從貿易附加值衡量,才能更精確表達兩岸貿易真相,相關的兩岸貿易政策才不致被誤導及誤解。
最近島內財經學者發表《兩岸貿易的真相》論文,指出臺灣地區貿易統計資料夸大了對大陸的依存度。如果用科學、客觀的貿易附加值估算,島內各界不應擔心兩岸貿易開放對臺灣的沖擊,應看清兩岸貿易間的真相。
真相一,臺灣地區出口總額超過實際附加值的失真率,尤其以出口大陸的失真率最高。以2011年為例,對大陸貿易出口總額為1272億美元,貿易附加值僅454億美元,實際賺得的貿易附加值不到出口總額的36%;真相二,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實際并不高,按臺“財政部”貿易統計近38%,但若以貿易附加值計算則僅有26%。換言之,兩岸貿易依存度實際不是問題,臺灣地區貿易附加值率太低才是問題;真相三,臺灣地區貿易出口總額中,真正賺取的貿易附加值率逐年遞減。從1995年的67%已降至2011年的52%,即臺灣地區貿易出口總額雖愈來愈多,但貿易附加值比率卻愈來愈少,值得島內政策部門警惕。
盡管兩岸貿易議題已是老生常談,卻依舊漫漫長路。面對后有追兵,前有強敵的全球貿易環境,兩岸服貿、貨貿協議已不容蹉跎。臺當局有必要在未來兩岸貿易統計改采貿易附加值比率,才能正確反映兩岸貿易的真相,并對未來制定兩岸貿易政策有正面的啟示。島內各界也應深切體認兩岸貿易的真相,畢竟對臺灣而言,已沒有時間再內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