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靜
近年來國家稅務部門不斷加大了對企業稅收管理的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企業的涉稅風險,盡可能的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是一個企業正常生產運營的基本條件,對于分立企業亦是如此。若企業因為稅務風險而被政務部門監查,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因此,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部門在處理各種稅務過程中必須具要高素質的專業水平,會必須對國家的稅務法律法規有深刻的了解,嚴格按照這些法規進行工作任務,促進企業健康、平穩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深化改革,企業迎來了生機勃勃的發展時機,為了進一步規范行業市場,我國的行業法規和經濟政策不斷地在進行調整和完善,企業稅收面臨的新問題也促使企業的稅收法規不斷調整變更,以便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保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由于我國的稅收相關政策法規一直處于跟隨市場實際變化不斷適應中,所以企業的稅務管理法規也在不斷更新。若企業的財務人員不能及時了解稅收政策的相關變化,不能及時熟悉稅收法規的新內容,就會在工作過程中忽略重要的稅法變更信息,這會經原本合法的稅收行為誤當做不合理,最后導致涉稅風險形成。
企業財務部門對稅收政策不了解導致的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在稅收籌劃處理過程中因為對國家政策把握不全面而增加了稅收風險,這屬于稅收籌劃過程中的綜合風險,主要是財務人員未對國家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進行系統了解和認識,再加上對企業的相關發展規劃缺乏整體認識,所以會導致兩方面不能同時兼顧的現象。其二,主要是因為財務管理人員不了解最新的企業稅務優惠政策造成在工作過程中做事不力,導致企業涉稅風險增加。
在企業在分立經營活動中會面臨以下稅收問題,財務人員必須要熟悉相關問題的處理方式,減少企業的涉稅風險。首先企業分立時不繳納營業稅。由于分立企業的是指是企業的固定資產如土地、廠房等轉讓給另一家企業,所以國家稅收法規規定對其不征收營業稅,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務必熟悉掌握企業營業稅的法律法規,減少企業繳納不必要的稅款。其次,企業分立時無需繳納增值稅。根據我國相關規定:“納稅人在資產重組過程中,通過合并、分立、出售、置換等方式,將全部或者部分實物資產以及與其相關聯的債權、負債和勞動力一并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屬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其中涉及的貨物轉讓,不征收增值稅[1]。”由于企業分立合乎該法律條文的規定,所以財務人員需要留心稅款種類,不要產生無謂的風險。
最后是企業稅款中個人所得稅的處理方式。目前對企業分立的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情況國家并沒有相關的法規政策要求,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財務人員注意,比如分立后的企業資金拆改該怎么核算?若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在達到相應的目標后延遲繳納稅款的規定是否還具有可行性?這些稅款繳納問題就需要財務人員在企業分立時謹慎思考并結合當地的稅務機關判定作出對應的解決辦法,避免不必要的潛在風險。
對一個企業而言,財務管理部門的稅收整體規劃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決定了企業的資產金額和營收效益。但是眾多企業對稅收籌劃缺乏全局性認知,單純的認為稅收的整體規劃就是如何偷稅漏稅,并在偷漏稅務上大做文章,有的則完全沒有意識到稅務規劃的重要性,認為稅收籌劃對企業沒有實質性作用,這兩種財務人員的錯誤理解都會增加企業的繳稅負擔,對企業的發展運營帶來不良影響。其實這兩種看法都是沒有深刻把握稅收整體歸劃的實際意義,想當然的將偷稅漏稅與稅務籌劃畫上等號,甚至還將偷稅漏稅變為實際行動,最終害人害己,只得接受國家法律的嚴酷懲罰。
在某些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由于財務工作人員積極性較差,對待工作疏于整理規劃,再加上專業素質不過硬,導致其在財務會計、稅收政策、稅收籌劃、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素養較低,就會在日常辦公過程中將稅務的信息數據混淆處理,不能正確區分數據之間的關系,導致數據混亂、工作失誤,最后導致數據分析資料與企業的實際經營水平相差甚遠,在最后的繳稅過程中導致偷稅漏稅現象出現。
在企業的財務部門中,主要負責會計核算的工作人員在向財務人員反應相關的計稅資訊時并不能完全反應出實際情況,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必須提前了解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尤其是對會計與納稅之間的不同方面進行識別,便于進行稅務處理。若財務人員對這兒兩者間的區別不能準確區分,就會在后續的繳稅過程中出現紕漏,造成企業多繳稅或者繳稅不足的現象,不管是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對企業的形象與發展帶來不可逆轉的打擊。
一個專業素質過硬,對稅收政策深刻把握的人才隊伍對提高企業稅務管理水平有巨大的作用。擁有綜合素質高的企業財務人員,有利于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可以為企業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規避企業分立時的涉稅風險。只有財務管理人員在日常辦公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數據處理能力才能靈活應對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數據、資料以及國家的最新資訊,才能準確核算出公司的稅收收入和繳稅款目,在保證合理合法向國家繳納稅款的同時又可以保障企業的經營收入,確保企業發生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同時,企業應該加大職工內部管理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技能,形成一套全面高效的用人制度、獎懲制度機制,對員工在上班期間的不作為狀況應適量扣除薪資作為懲罰。在對外招聘時,要嚴把質量關,充分發掘專業能力突出的人才并委以重任,促進企業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
企業的財務人員在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還需要在面臨企業分立行為時,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靈活處理企業的稅務籌劃規劃,具備借助于自身的從業經驗和專業技巧達到與企業的實際情況幸福的實踐能力。在社會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變化中,隨時隨地的關注國家相關稅收法規政策的變動信息,吸收掌握新的稅收變動政策,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做出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在政策許可范圍內進行稅收籌劃的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企業涉稅風險,堅決抵制偷稅漏稅的違法犯罪行為,促進企業良性運轉。
企業在分立時的稅務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立稅務一般處理和分立稅務特殊處理。企業財務部門在處理這兩方面的稅務時,必須要根據國家稅收政策的法律法規靈活處理,根據不斷變化完善的稅收政策改進稅收籌劃,為公司爭取到最大效益。同時財務管理人員也應樹立法律意識,不偷稅漏稅,及時申報稅款,把企業的涉稅風險概率降到最低,為企業的平穩、健康、高效發展提供保障。
[1]李連奎.企業分立的涉稅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2(22):155.
[2]雷丁,馬麗佳.企業分立的涉稅問題探討[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8(2):44-46.
[3]程德元.關注企業清算、注銷過程中的涉稅事項[J].財會學習,2012(10):50-51.
[4]尹紅梅.企業分立的工商稅務和會計處理[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48):93-95.
[5]辛連珠.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研究[J].注冊稅務師,2011(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