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翔,羅 達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廣州 510990)
近年來,我國的黨建方面的專家學者對于高校學生黨支部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于高校學生黨員民主權利行使方面、學習及生涯發展方面、戀愛方面、情感表達方面、閑暇生活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的數據分析。
1.權利主體意識薄弱。調查發現,“無論何時都能想到自己是共產黨員”的學生黨員僅占64.4%,22.3%的學生黨員表示沒有認真學習過黨章,39.2%的學生黨員表示不太了解黨章中規定的黨員權利和義務。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生黨員的民主權利主體意識相對薄弱。
2.權利行使狀況欠佳。調查顯示,僅有19.6%的人表示學生黨支部中學生黨員行使民主權利狀況很好;63.8%的人認為自己應當有權利參加所在院(系)黨總支書記的改選,但卻從沒有行使過該項權利;另有60%的人沒有參加過所在黨支部書記、委員的選舉。
3.保障措施和機制不完善?!澳私馑邳h支部用以保障黨內民主權利的措施和機制有哪些”,對這一問題的回答,48.57%的人選擇黨內事務公開制度,31.37%的人選擇黨內選舉制度,14.65%的人選擇黨內監督機制,僅有2.23%的人選擇黨員申辯權和控告權,另有3.18%的人選擇其他。這種狀況的存在表明,一方面黨支部用以保障黨內民主權利的措施和機制并不完善;另一方面,學生對自身的民主權利不夠了解。
1.專業學習成績排名居前,但就業信心不足。調查顯示,多數學生黨員的專業學習成績排名居前,“優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別為19.6%和32.6%,但是有60.3%的人表示當前的最大困擾是就業和畢業去向。對“從就業的角度考慮,自己最欠缺的素質是什么”這一問題的選擇比例高低依次為:相關工作或實習經驗(32.89%)、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25.26%)、溝通協調能力(19.59%)、專業知識和技能(15.36%)、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4.85%)、其他(2.06%)。
2.職業規劃意識薄弱,職業規劃能力欠缺。盡管能夠理智地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但多數學生黨員的職業規劃意識薄弱、職業規劃能力欠缺,當問及“你對將來的職業規劃有什么想法”時,9.55%的人表示“不了解什么是職業規劃”;49.04%的人表示“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9.87%的人表示“規劃與不規劃都無所謂”;僅有31.53%的人表示“有能力進行自我職業規劃”。當問及“希望在職業規劃方面獲得黨支部的哪些幫助”時,46.4%的人“希望在個人素質培養、能力提升方面得到幫助”;19.9%的人“希望在就業面試技巧方面得到幫助”;32.2%的人“希望得到幫助,但不知道黨支部能夠提供哪些幫助”。學生黨支部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黨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1.周一至周五的課余時間充裕,但有效利用率低。調查顯示,多數學生黨員在周一至周五都擁有較為充足的課余時間,49.37%的人在3小時以上,28.26%的人在2~3小時之間,17.3%的人在1~2小時之間,僅有5.08%的人不足1小時。值得關注的是,對課余時間的有效利用率卻很低,當問及“周一至周五的課余時間你都做些什么”時,除了22.48%的人選擇學習外,其余依次是:上網(21.07%)、運動(15.7%)、和同學閑聊(13.71%)、參加社團活動(9.03%)、睡懶覺(8.77%)和交往(包括談戀愛)(6.72%)。
2.對如何利用周末時間有理性認識,但欠缺實際行動。調查顯示,雖然多數學生黨員對如何利用周末時間有理性認識,但卻懈怠于實際行動。32.37%的人認為應該學習社會經驗和技能,20.08%的人認為應該學習功課,其余按照選項比例高低依次為:娛樂(18.12%)、交友(15.89%)、賺錢(12.23%)、其他(1.31%);但當問及“周末你都做些什么”時,19.42%的人學習功課,9.02%的人做兼職,其余按照選項比例高低依次為:上網(18.89%)、逛街(13.22%)、睡懶覺(13.02%)、聚會(10.35%)、健身運動(9.3%)、回家(6.78%)、其他(2.48%))。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就高校學生黨支部而言“,幫扶”作用的發揮已經融入到高校貧困生救助等相關管理工作中。
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是明確提出:“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營造黨內民主平等的同志關系、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民主監督的制度環境,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p>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強調黨員要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等應盡的義務,很少提及黨員應享有的權利,很少關注黨員自身的發展。對高校學生黨員也是如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高校黨內激勵關懷工作應堅持以關注學生黨員個體的需求與發展為出發點,從思想、理論上提高對高校學生黨支部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再認識。
由于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專門提出了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要求,但并未提出相對完善的系統性配套體系。特別是學生黨支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責任主體是黨組織,但實際上學生黨支部可支配的資源極為有限,精神方面的激勵、物質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幫扶都應該從制度機制上進行建章立制再完善。
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需要必要的資金、人員、載體等各類資源的支撐和保障,目前各級學生黨支部開展日?;顒泳酝ū頃⒃u議會等會議為主,較少財力、人力等保障,較難有效地開展工作。
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主要內容以往更多地是以精神層面的激勵居多,形式上無非是大會上面點名表揚,私下里言語關懷,沒能在實質上給黨員同志真正的激勵作用。而且普遍來說,季節性幫扶關懷較多,常態化幫扶較少現象比較突出,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內容形式上都需要再創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苯⒔∪咝W生黨支部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基礎性工作就是深入基層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常態化地了解學生黨員思想、工作、生活、心理各方面狀況,根據調查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和實踐。
一個組織的制度文化是維系組織各項事宜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高校學生黨支部激勵、關懷、幫扶現狀調查中,很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目前黨組織并不是沒有相關制度,而是制度沒有很好落實。制度沒落實的原因可能是執行力不夠,也可能是強制性太強產生的內心阻抗,更大的可能是制度本身設置并不合理。制度從來都是自上而下的,如果它僅僅作為一種強制性的條款而存在,而不管是否合理、是否被人們真正接受,它就并不具備制度文化的內涵。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學院“書記抓,抓書記”工作責任制,發揮基層黨總支書記帶頭抓的示范效應,不斷提高學院基層組織工作科學化水平,根據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和廣州大學黨委的要求,華軟學院基層黨組織普遍開展實施“書記項目”。
“書記項目”是作為一個黨組織重點推進的活動載體,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關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工作的要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運作的主體作用,力求樹立工作導向,強化責任意識。
發揮黨組織的主導作用、支委的表率作用和黨員志愿者的骨干作用,各黨總支應加強領導和指導,系統設計工作思路,科學定位責任主體,確保激勵關懷幫扶機制的規范有效運轉。應牢固樹立黨的上級組織為基層組織服務、黨的基層組織為黨員服務、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為群眾服務的“三個服務”工作理念,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聯系點、結對幫扶、定期走訪、談心交流等制度,加快實現黨內激勵關懷幫扶的常態化、長效化,真正重視、真情關懷和真心幫助學生黨員。
黨的十七大強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并提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從黨建工作的一線黨務工作者的經驗總結看來,在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工作上,應注意防止和克服認識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簡單化問題。比如,在工作對象上,往往只關注部分困難黨員,忽視其他黨員,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內容上,往往重生活幫扶,輕政治激勵和思想關懷,缺乏系統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季節性的給錢給物解燃眉之急,輕常態化幫扶,缺乏長效機制等。
[1]鄒紅育.對構建高校學生黨組織激勵、幫扶和關懷機制的探討[J].高校輔導員,2012,(5).
[2]張克敏.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調研與思考[J].理論建設,2011,(4).
[3]崔海英.建立健全高校學生黨支部激勵關懷機制研究[J].黨史與黨建,2010,(5).
[4]周禮春.對開展高校黨內激勵關懷幫扶工作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政教育,2009,(20).
[5]安身健.適應新要求建立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