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
(北戴河新區赤洋口小學)
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是“灌輸式”,而新課標要求數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啟發式教學,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創設問題情境是啟發式教學的關鍵點,有效使用創設問題情境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應該對教材了如指掌,對各個部分的知識有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充分的了解,改善教學模式和方法,把數學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用具體的、實際的形式展示出來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意識,為創設問題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講解加法的應用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圖片讓學生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得出答案。教師出示小紅去商店買筆的畫面,問小紅一共購買了多少支筆。看到這個場景,學生會聯想到自己購買學習用品的情景,很快就可以融入進去,并思考和討論問題得到結果:一種是紅色的筆有8 支藍色的筆有7 支,一共購買了15 支;另一種是筆帽是小兔子形狀的有10 支,形狀是小貓形狀的有5,一共有15 支;單價是5 元的有6支,4 元的有9 支,共15 支。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采用巧妙新穎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
教材的更新,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豐富資源,教材上知識點的呈現方式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兩點調整的依據就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但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是靜止的,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還不足夠。相對來說,學生們對動態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靜止的”課本,讓課本“動”起來,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
例如,在講解0~9 的數字時,教師可以把這10 個數字設計成不同的動畫形象,讓小朋友與這些數字做朋友,此時學生會把這10 個數字當成朋友去認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眼中,學生對這些數字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在講解一些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進行教學活動。例如,籃球、乒乓球、積木紙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同一箱子里,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小學生對周邊事物存在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輕松而快樂。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相比較而言是比較容易激發的,數學教師應該利用孩子的年齡特征展開教學,培養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學習興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如在講解“方位”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制作不同的頭飾,讓學生帶上不同的頭飾站在不同的位置上,依次展開“前后左右”的情景。小朋友看到這些“活動”的例題,能夠馬上投入到學習中,眼球也會被不同的頭飾所吸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有利于教師把抽象的知識轉化到生動具體的活動中。
社會是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與其他人共同生活,這也是社會對個人提出的共性要求。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長時間地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中,沒有太多機會學習如何與他人共同相處,從而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作為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機會和環境,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學會與他人共處的技巧和能力。如講解《數一數》,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同桌或者前后桌的同學為一組,共同完成任務,讓他們體會到合作的作用。還可以把全班同學分成小組,大家在小組里交流和探討,創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和環境。合作的過程是交流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在相互交流和溝通中,學生能夠多思考、多探究、多實踐,不僅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這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會起到良好的作用,幫助學生學會共同生活、與他人共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低年級的小朋友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更愿意在活動中學習知識。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會被各方面的因素所影響甚至是壓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
很多家長和學生對學習存在巨大的誤區,他們認為學習只是為了考高分、上大學,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這樣的,而是為以后的生存和發展夯實基礎。出于這個目的,數學教師講解知識應該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為例題,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教材中很多問題都是生活中情景的再線或者概括,在質疑練習這一環節中,學生應該用他們的視角看待問題,用他們的方式和思維解決問題。生活情景有利于促進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這對學生以后的生存和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數學教師應該在數學課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研究,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新的力量和能力,讓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有序進行。新課改要求教學體系的更新,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1]晏尚奎.淺談如何上“活”小學數學課[J].北新課程,2007,(09).
[2]曹瀏美.情境“五化”,促進學生學習[J].小學教學參考,2011,(26).
[3]黃良勇.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育德[J].科學咨詢,2011,(01).
[4]羅慧芳.“帶領學生打開數學的大門”——淺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