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雁
(長春市第九十八中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慶祝“六一”活動時強調,“讓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學校和全社會都有責任。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教育部也下發通知強調“密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合力,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學生,傾心關愛和真誠幫助學生”,這些講話和文件無不體現了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創造未來的“雕塑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么如何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怎樣調動家長主動配合學校,和老師共同擔當起培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從而成為合力教育的有生力量呢?
我認為,學校教育要獲得成功,必須基于教育對象及其家庭與環境的實際情況,然后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對在校1023 名學生的來源做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是:
1.學區生350 人,占34.21%;
2.外來務工人員子女479 人,占46.82%;
3.派位生194 人,占全體學生的18.96%;
4.其中離異單親家庭學生128 人,占12.51%;
5.特困家庭學生39 人占全體學生的4%。
另外,由于在校生源中約有85%的家長,是無固定職業或是基層勞動者,因此,根據生源的特點,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實踐中探索、反思,以換位為家長的角色,以樸實、共情的態度,以及舉例子、打比方、抓關鍵、找辦法等交流方式,在共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獲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讓他們在學校教育管理中,始終綻放著熱情。
學校非常重視與新生和家長的初次接觸,每年我們都會做到精心準備,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優秀的團隊合作意識,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所以,我們在發放公派通知書、新生錄取通知書、軍訓要求,以及第一次家長會召開的過程中,就是讓他們馬上明確學校的各項要求,并盡快了解孩子在兒童轉入少年、小學轉入中學的身體、心理、情感、學業、目標和要求等更換適應期的各種變化,尤其是生活、學習和社交環境的改變,是需要家長——這第一任老師配合我們共同努力,從而盡快適應初中生活。
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孩子的溫暖之情,是經過多年的實踐所完善的幾項特色活動。例如:
1.獎學金評選活動
為了表彰品學兼優的學生,從2008 年開始學校自籌資金設立獎學金,在每年三月份舉行頒獎儀式,屆時邀請所有獲獎學生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迄今為止,已發出45000 多元獎金,獎勵了1000 多名學生(每次均獎勵180 名學生,分一二三等獎,每個等次20 人)。在頒獎儀式上來分享家長代表對培養孩子和獲獎感言,讓全校的家長們親歷孩子的不斷成長與進步,讓他們與孩子同歡欣、共鼓舞。孩子的照片都掛在一樓正廳,事跡展覽于本班宣傳欄上,廣播站也陸續播出他們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經驗,并號召全體學生向他們學習。
2.“五月康乃馨”主題感恩活動
五月,我們會在七年級舉行以“五月康乃馨”為主題的感恩活動。屆時,七年級全體師生與學生母親齊聚操場,聆聽專家的感恩教育講座,讓身心受到親情的洗禮,并通過給母親和師長做一張愛心卡、說一句感謝的話,做一件力所能及而讓他(她)感動的事等方式,升華感恩精神的同時,選出最佳母親,在孩子心中塑造母親平凡、辛勞而偉大的形象。
3.畢業典禮
六月,在初三的畢業典禮上,我們會從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等多角度,總結青春少年三載努力的無悔足跡,并送上最為真摯的期望與祝福,這讓即將升學的孩子和家長們,都感到群情激昂、躊躇滿志。
4.主題教學開放日活動
每年九月或四月,學校慣例舉行教學開放日的活動中,我們邀請家長走進課堂,讓他們了解學校的各種工作和成績,熟悉學校的管理體系,體驗各科課堂教與學的現場,了解孩子學習的過程,并在座談會上提出對學校、教師、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增進了家校教育情況的深度交流。
5.藝術節主題活動
十一月的藝術節主題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臺,同時也讓他們受到了一次極好的藝術教育和美的熏陶。邀請家長的參與,他們會積極地為孩子們策劃、準備、照相、攝像、鼓掌加油,創造了學校、老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溝通、合作、交流、分享的機會,使家長意識到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上,要更關注孩子、了解孩子,為他們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
學校在安排每一次系統培訓家長之前,我們都會對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與培訓,并完成對家長的培訓一般有三種形式:
首先,是學校對家長的培訓。每年新生入學后的第一次家長培訓非常重要,是通過了解初中階段青少年的特點,更加了解孩子,讓他們明白從哪些方面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孩子成功地完成青春期的轉變。
每學期的家長會、初三的百日動員會、志愿填報等各種講座,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都會傾注所有熱情,從各個角度對家長進行培訓,從而使他們明確自己某一階段的任務與職責。
其次,是家長對家長的培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有時會勝過我們的千言萬語,因此在學校的每一次大型活動中,如開學典禮、開放日等,我們都會請優秀的家長代表談心得與感受;每次家長會,我們都會請學習成績進步幅度大,或行為習慣改變突出的學生和家長一起上臺交流經驗,使其他家長和學生都學到方法,從而有效地關注家庭和睦,并因材施教的學習與成長。
再次,是學生對家長的培訓。學校每個班級,每位班主任都會組織學生做好同伴互助,建立聯系方式,這樣,相對優秀的學生會定期聯系同伴家長,直接告訴他們同伴在近期的表現和需要注意的建議。在家長會上,進步幅度大的學習小組,成績優秀學生和他的搭檔,會分別介紹自己的經驗,從而使其他家長分享教育孩子的諸多方法。
通過這種階梯式培訓,家長會逐漸明白,初中是一個孩子一生中一個新的里程碑,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味和留戀的黃金時代,也是性格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定位的關鍵時期,他們會漸漸懂得如何處理同老師、學校、之間的關系,從而與學校攜手,陪孩子走過三年美好的時光。
2009 年開始,學校一直努力構建家校信息平臺,先后與移動公司、網脈集團等機構合作,于2012 年終于完成了全校師生信息平臺的建設。
老師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向家長發送各種通知、活動、作業、成績、思想動態等各種信息,便于家長及時了解教育和教學的動態和孩子的情況。
同時,我們會定期以反饋卡和一封信的形式,讓家長隨時而充分地了解學生在校的一切行為。
師長的關愛,會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會增強學校和家長的凝聚力。學校的領導、黨員、班主任多年來,每年寒假都堅持開展走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特困生送溫暖活動。校領導帶領教師通過家庭走訪、和學生談心談話,通過電話、短信和家長進行聯系溝通等多種形式,為近百名同學送去了學校關愛溫暖的同時,還及時開展緊急救助的捐助活動,對生活困難的尖子生進行捐款和對離異家庭的特困學生采取減免午餐費等方式,使家長感恩,從而引導孩子們拼搏進取、奉獻大愛。
作為一所普通初中,家長普遍對學生的期望值不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出類拔萃的很少。為了改變教師、家長對學生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現狀,我們對學生實行了階梯進步評價法,設置了最具領袖氣質獎、最佳學子風采獎、最具學習潛質獎、最佳傳媒先鋒獎、最佳志愿者獎、最佳自強不息獎、最佳學習合作伙伴獎等七個獎項。通過向家長發喜報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在不同方面的優秀與可塑性。我們在每個教學班都試行了學生自己的責任擔當,學生自我縱向比較的責任感增強了,家長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滴滴答答持續的改變。尤其是通過德智體美勞拓寬的評價渠道,使家長意識到了他們曾忽略了孩子某些可貴的品質,因此家長希望多了、鼓勵大了、辦法有了,無奈少了、蠻橫少了、抱怨少了,滿懷熱情的配合學校的多了,與學校共同關注著孩子每一次細微的超越。
在多年實踐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為實現“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未來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坐標”的學校教育理念奠定了良好基礎。
近幾年學校的中考成績屢創新高。推薦生指標連年超額完成,兩率一平(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成績2012 年與2011 年相比有7 項提高,2013年比2012 年有15 項提高,2014 年比2013 年有5 項提高,最高分2014 年比2013 年提高5.5 分。
在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僅兩年學校就獲得了省教育裝備示范校、省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示范校、長春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創建三星級特色校、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優質學校、市教學常規管理達標先進學校、市教育科研基地校、南關區中小學網站建設應用工作十佳網站等十多項榮譽稱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校和學生聯動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的思索和探求,才能讓家長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綻放熱情地注入新的教育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