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淼
(晉中新聞中心新聞部 山西 030600)
時政新聞報道是對重要會議和主要領導活動的報道,涉及時政新聞背景的重大的民生輿論監督類新聞和社會題材類新聞也可納入其范疇。
通過研究時政新聞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我們知道經過多年的快速提升和長足發展,我國的電視新聞事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就時政新聞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以《晉中新聞聯播》為例,《晉中新聞聯播》是晉中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每日播發晉中要聞的重要欄目,在當地是收視率最高、受眾最多、影響最廣的新聞節目。多年來,《晉中新聞聯播》在時政新聞報道方面不斷改進宣傳的方式方法,有效提高了時政新聞的權威性和時效性,為促進晉中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但也和許多媒體一樣,在不斷改進和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從記者角度講,時政新聞的報道方式和思維方式缺乏時代精神,嚴重落后時代要求。從編輯角度講,內容編排呆板,形象生動不足,受眾感受不深,重宣傳輕新聞。同時,當前的時政新聞報道大都只是就事論事,忽略了新聞背景和新聞背后隱藏的新聞,更缺乏一些一針見血的評論。
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經常報道這樣那樣的領導出席各類活動和會議,在以往《晉中新聞聯播》時政新聞版塊中,同樣也存在著這樣的現象:無論這次會議和活動有沒有實際內容、有沒有新聞價值,只要有領導參加都要對其進行報道。中央“八項規定”對領導出席的會議和活動的宣傳報道有了嚴格的規定,以報道會議和領導活動的時政新聞大幅度的精簡。近期,我臺新聞節目也對時政新聞報道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要求記者認真領會會議實質內容,根據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對新聞內容進行取舍,也就是在一定的價值標準下對時政新聞進行選擇性、重點性報道。
例如,在報道全市農村黨風廉政工作會議的新聞中,我們對領導講話進行了壓縮,報道內容更加側重于群眾所關心的、涉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內容。如: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全面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建立健全“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機制。從中可以看出,自從“八項規定”對新聞視頻有了嚴格的規定以來,領導的會議大幅度的精簡,記者可以根據其會議內容和新聞價值的大小來決定這條新聞是否要發以及如何發,而不是純粹以出席會議的領導人的排序為先后進行報道。
在以往的時政新聞報道中,會議新聞報道的格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大多都是對參會領導的關注多于對新聞事件本身的關注,十八大召開以后,新聞媒體都對新聞宣傳的方式和內容進行了改進,特別對于會議的報道,要求新聞標題要充分體現其會議內容,就拿我臺晉中新聞聯播來說,在現在的新聞報道中,我們要求時政新聞的標題必須體現會議本身內容,例如上邊提到的全市農村黨風廉政工作會議中,新聞標題是我市將拓展陽光農廉網“管事”功能,而不是全市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召開,讓受眾一目了然,看標題就知道這個會議是干什么的。新聞標題的改變,既概括了主要內容,又弱化了領導、吸引了受眾的眼球。不難看出,現在的《晉中新聞聯播》中會議新聞報道內容已經從質的方面發生了變化,更加傾向于新聞事件所產生的價值。新聞報道中沒有空話套話,內容簡短,一目了然,改變了以往的空話、套話新聞,新聞宣傳報道引導力得以大大提升。
從起初單一的對政治性事件的報道到現在對社會政治新聞、深度報道、民生新聞、主題性報道的涵蓋,時政新聞的報道經過多年的改革創新,內容得到延伸和擴展。
新聞聯播的報道內容越來越廣泛,其內容主要包括重要會議和外事活動的時政型新聞,關于展現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發展成果的成就型新聞,關于黨委、政府交辦的重點宣傳任務,以及關于民生的重要事件四大部分。
從中可以知道,時政新聞更以其較強的時效性將黨委、政府在處理日常事務中的方針和政策全方位的展示給群眾,并通過一些民生類新聞向受眾傳遞一些普通老百姓都關注的話題和信息,取材的廣泛和內容的豐富吸引了更多的受眾。
電視時政新聞和報紙時政新聞不一樣,報紙時政新聞不需要畫面,只要有文字就行,可視性沒有電視強,電視時政新聞的聲音和畫面是同步播出的。因此,在每條新聞中聲音和畫面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畫面,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因此,在每條新聞的編輯過程中與整組新聞節目的編排過程中,一定要把給節目編排的特色考慮進來。
那么,編輯記者就要按照節目的時間長短,把時政新聞和民生新聞穿插播出,讓節目更有可視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在讓人們了解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以及關系民生的改善的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一些時政動態消息,這樣有利于防止受眾的視覺疲勞,從而提高新聞的收視率,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性化的節目往往會受到受眾的親睞,成為影響和引導人們生活,提高受眾思想認識的平臺。
在以往的《晉中新聞聯播》中,時政新聞較多的是體現領導的活動,對于民生的關注似乎不是那么多。因此,我們在時政新聞中盡可能地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報道和反映出群眾關注和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新聞內容,從而體現出新聞價值。為了讓群眾更多地關注時政新聞,提高時政新聞的新聞價值,我們對重大時政新聞都要開展主題報道和深度報道,開會研究討論,對主題性報道提前進行策劃、挖掘其需報道的重點內容,然后展開聯系,涉及到的單位部分負責人都要提前做好采訪前的溝通工作,把新聞采制的有深度、有亮點,有價值。“八項規定”出臺以后,《晉中新聞聯播》規定,每月的新聞節目總量中,深度報道不少于15條,主題報道不少于25條,監督報道不少于10條。這樣的話,《晉中新聞聯播》就做成了多關注民生,多反映群眾的心聲,多反映人民訴求的新聞欄目。
現在時政新聞中的深度報道要求記者從一個點出發,要選取新聞報道中最典型、最有說服力的人或事為由頭,由一個點來引出整條新聞所要體現出的價值,記者要表達的意圖,然后由點及面,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把新聞事件要真實展現的意圖傳達給受眾。
十八大以后,晉中新聞聯播將深度報道、主題性報道等引向深入,要求在主題性的報道中,記者必須全程參與,也就是說必須出現在新聞的畫面中,這樣的新聞才更有紀實性,更能吸引廣大的受眾群,讓更多的人從原來的漠視時政新聞的理念中擺脫出來,重新奠定新聞聯播作為新聞報道的排頭兵和領導者的地位。
總之,新形勢下改進時政新聞宣傳的方式和內容已勢在必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握新聞宣傳的發展趨勢,遵循新聞宣傳的規律特點,根據時政新聞的內容和價值,廣接地氣,體現特色,不斷開拓出時政新聞發展新空間,實現時政新聞報道向提升統籌力和引導力方向發展。
[1]馮健主編.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M].中國新聞出版社,1996年版
[2]李巖,黃匡宇著.廣播電視新聞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趙玉明主編.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通史[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