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芳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城關中學)
高中美術的鑒賞課程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課程, 而且在其他學習系列和模塊中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隨著高中課程的不斷改革,其要求已經從知識性的考試演變成能力考試, 也就是說實際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考查的重點, 而這些都建立在較強的欣賞水平之上。 因此,老師要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審美觀念, 可以借助國畫鑒賞課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更加自我和主動。
許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 為了傳授給學生專業的美術鑒賞知識,會采用非常專業的授課方式。 在課堂上會使用大量的專業美術術語,不僅僅是簡單的國畫構圖和用色,甚至深入到環境色和光源色這樣比較專業的領域。 這樣原本生動的一幅畫卻讓這些字眼變得晦澀深奧, 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少, 甚至覺得索然無味, 課堂效率會大大下降。
趣味教學課堂能夠幫助老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特別是在國畫的鑒賞課上,老師可以將一位作家的生平幾幅畫做一個比較, 然后通過畫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這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連線,將當時發生的事情和畫作連起來,這樣學生既能鍛煉從畫中提煉思想的能力, 也全面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特別是在體會作者思想方面,更是會有很大的進步。 或者老師也可以拿出幾幅畫來, 讓學生猜測作者, 并且講出原因, 這樣學生往往會出現很多的想法, 既有趣又鍛煉了學生總結思考的能力,在鑒賞方面更是有所提高。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課堂顯得更加有趣, 有時候也會走上“ 極端”。 會在課堂上講述大量的作者生平,用一些秘聞軼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雖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但是卻只是“ 嘩眾取寵”而已。 特別是因為講述這些“ 趣事”而浪費了較多的時間,只能在分析作品上三言兩語帶過,這樣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看似活躍的課堂,實際學生卻沒有體會到作品的內涵, 更沒有對提高欣賞水平有任何的幫助。
為了提高美術鑒賞課堂的有效性,除了活躍課堂氣氛,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合理規劃課堂教學內容, 做好精心的備課。 首先安排10-12分鐘的作者的介紹,然后給學生五六分鐘的時間去自己欣賞作品,然后再用十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 最后是老師提問環節,并且抽查學生的體會成果。 在這個過程中, 老師一定要明確學生欣賞方向的正確性, 及時引導和調整學生對國畫欣賞的方向,逐漸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
課堂教學能夠快速地傳授給學生課堂知識, 也能使他們掌握較多的欣賞技巧,但是要想真正提高鑒賞能力, 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 在課堂中,學生往往會表現出記憶化的趨勢, 也就是說為了能夠在班級面前表現一下,往往會在課堂之前, 在網上查閱相關的信息,然后通過記憶來進行陳述。 雖然這樣鑒賞的方向很正確, 評價也很標準,但是這不是學生自己的思想。 因此, 老師要開放教學環境,給學生一些教學“ 驚喜”。
比如, 突破常規地采用別的教材或是自己從網上尋找其他的教學畫作, 特別是國畫, 有很多雖然不出名, 但是也是很有欣賞價值的。 而且現在也有很多有名的國畫家,雖然他們的作品沒有被收錄到課本當中,但是也能給學生的鑒賞能力一定的幫助。 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國畫展,在這里面讓學生對這些畫作做實時的評論, 此時就是他們的第一感覺,也是非常直觀和迅速的鑒賞。 在這種藝術氛圍中,學生不禁會被感染、被熏陶,對其的感覺更是非常深刻, 這樣的教學會更加有效。
總之,美術鑒賞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門課程, 必須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基礎,充分尊重學生群體。 讓學生敢于抒發自己的真感情, 表達真意見, 才能讓鑒賞充滿生命力, 才能感受作品的美好和欣賞的快樂。
周亮.高中美術鑒賞課教法初探[J].新課程:中學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