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湖南省雙牌縣第二中學)
在新課程的推動下,教學模式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改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成為教師的理想目標。學生應通過教師的指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會學習的人,并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高一化學教學既是初中化學教學的繼續,又是整個高中階段化學教學的關鍵,由于高中化學知識和思維層次的變化,知識的綜合應用及能力的要求出現了飛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高一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能繼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有效地培養高一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讓學生成為能學習化學的人,為三年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今后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化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談一些體會。
初中化學知識跟生活緊密相連,知識點要求低,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掌握。但知識的系統性不足,邏輯性不強,知識零、散、亂,淡化了某些重點知識,如溶液、酸、堿、鹽的相關知識及化學計算,使得初高中知識脫節太大,學生在高中學習時感到困難。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初中的基礎就相當薄弱,高一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銜接問題,幫助學生消除對化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并及時性、階段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好初高中知識的過渡。
針對這些情況,高一教學中教師要鉆研初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內容的銜接;加強學法指導,做好學習方法的銜接,如重視實驗,抓好課前預習、課堂筆記和課后練習,及時進行基礎知識的總結、抽查;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發展的銜接;在教學中要善于以舊知識作“鋪墊”去探索獲取新的知識,同時把新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以便使知識得到合理推進;還可依據學習進度安排鏈接模塊的復習,如元素符號、原子結構、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元素化合物性質、化學計算等。通過對初中知識的補習為高一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元素周期律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前提。
經過初三緊張、短暫的化學學習,學生大都感到所學知識很淺顯,但化學實驗會極大地挑起學生的興趣,而新課程高中化學必修一中的物質的量、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卻讓學生開始質疑化學的魅力,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化學不難學的思想,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逐步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有密切關系,很多時候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暫時的,而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持續的。只有培養學生具備學習高中化學的能力,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一次次的成功才是學習興趣的源泉。如果高一剛開始就讓學生覺得學習化學太難,也就自然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傳授的知識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應遵照教學規律,采用分步推進的方法,而不能簡單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教學時應嚴格把握教材深、廣度,不要脫離學生的接受能力,人為制造教學難點,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實驗導入新課是化學教學中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解惑析疑的欲望。課堂上須創造條件進行實驗,可以開展學生實驗、學生演示實驗,課堂外可以開放實驗室,開展學生探究實驗。通過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再次,注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最后,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興趣的保護工作,確保其持續性。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關心他們學習的狀態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想辦法幫其解決;要多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的上進心,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基礎。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要找到優秀的教學設計根本不是問題,同時,在新課改下更強調交流和合作,備課組間的資源共享也使得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再是問題,但是同樣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師使用,其效果卻不盡相同,這就是教師“課堂教學執行力”不同導致的。
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升自身的課堂執行力。應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對每一個學生給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充分發揮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的作用,讓學生“親其師,信其教”;教學中多贊賞和鼓勵,使學生時常伴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能夠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教學中還要適時變換教學方式,調節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注重授課方式的多元化,如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讓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
總之,教師應想方設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課堂,收獲知識,獲得前進的力量,這需要教師的魅力和力量。當然,每位教師的特點各異,但必須努力貫徹新課程理念,落實好基礎知識,讓45分鐘的課堂真正有效,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有所得,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有力保障。
在高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高中化學學科思想。進行物質的量教學要注重微觀與宏觀相互轉化、類比類推的思想;進行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要滲透守恒的思想;進行元素化合物性質的教學要注重分類、類比類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綠色環保的思想等。
高一是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最關鍵的時期,而因初中學習基礎不同,學生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高一剛開始就會發現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甚至有元素符號都不會書寫的學生,而這一時期是學生對高中學習的觸摸時期,也是學習愿望最強烈的時期,教師須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對癥下藥,穩定學生的情緒,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外教師還需不辭辛苦,額外多給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杜絕學生在高一學習中的掉隊現象,把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并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鞏固,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更能促進整個學習氛圍的變化,激發學習優秀學生的學習干勁,刺激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也是全體學生尤其是學困生開始學習化學的支柱。
高一學生對學習充滿憧憬,教師更應充滿熱情、帶著激情面對學生,并積極適時引導學生盡快適應高一的學習,幫助其具備學習的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化學的人,為高二、高三乃未來養成終身受用的能力奠定基礎。
[1]王瑾瑜.新形勢下高一化學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中學化學,2015(02).
[2]胡衛平.高一化學和初中化學教學鏈接[J].新課程學習,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