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方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天津 300191)
信息技術概念推動了我國教育教學發展。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整合,確定了其在教育方法中重要的地位。但是一味的只是追求教學形式,而忽視合理的選擇與使用,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可為,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資源、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以及教師等人力資源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
而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最終目標是提高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對問題進行提出、探討與解決。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是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一直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績,但是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之間的整合后。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是可以更加有效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改善學習過程。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教學模式也是未來社會學習的主流方式。它不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同是也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本質和教學結構。
現代教學中,信息技術在很多學科中都得到了利用。而在化學教學方面,信息技術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添更多的情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很多復雜的教學內容更容易理解。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配合傳統的肢體語言、口述等方式,加強學生對內容的接受程度。一堂課里只使用多媒體,那教學效果也未必會滿足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的重點是輔助傳統教學,相互補充
很多教學資源都是通過互聯網而實現共享。教學案例中分子的運動方式,以及分子與分子之間的大小比例,都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得以形象的呈現出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料能夠更好的刺激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見信息技術在現代化學教學過程中,能更好的表現其直觀性。
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和知識載體,同時也是擴大學習知識視野的窗口。在網絡普及的時代,其適應性也是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征。
由于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的整合才剛剛起步,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輔助教學的軟件有很多,但是適合化學教學的軟件屈指可數,軟件也普及不夠,網絡分享的精品課程也比較少。在進行課件制作時背景畫面很復雜、幾何圖形的變化也是變幻莫測、使用的太過于“豐富”的動畫和音響效果,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們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時間久了,也是使學生產生疲倦的效果,不利于學習。課件的制作方面表現為:輔助軟件的不夠系統化、課件的實用性不足、交互性不夠等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力圖方便省事,制作課件和選取過程中,無意中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密度和容量。例如將三節課的內容,整合為一堂課內容。由于信息量大,教學中,不能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時間。過于機械式的灌輸,沒有考慮學者的接收能力。
信息技術本身是不含有感情的,而在教師們制作課程時,也都是嚴格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的程序化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因此將教學變得過于程序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更好的展現出教師的教學特色和魅力,更多的是教師與學生們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在這一點上就顯得尤為缺乏。這也影響到學生們的興趣,不能夠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社會對教師資源提出了要求。教師們除了對書本知識的熟練掌握之外,還應該加強自身的計算機基礎技術、對網絡的操作以及課件制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得心應手的對課件的熟練編輯和掌握,根據化學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更加合適的優秀課件。
頻繁的使用多媒體技術不能夠使教學效果達到更高的層次,因此需要教師們在合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的同時,也多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利用自身的肢體語言,多普及一些課件外的知識,并且要注意多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必要時,也應該回到傳統的教學方法上,交換進行。逐步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對所聽到以及所看到的內容進行整合,最終實現屬于學生們自己的知識框架。只有建立的屬于自己的知識構架,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后期的內容,實現化學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交流。
[1]鄭愛民.多媒體的應用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陸真.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張巍.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程整合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4]段元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現策略[D].西北師范大學,2002.
[5]戴新,張寶田.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中的問題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