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丹 朱維 張建群 張麗霞(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廠,河南 濮陽 457001)
吳信龍(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廠,河南 濮陽 457001)
精細基礎地質研究,落實可動用區塊。通過基礎研究搞清構造、油層發育分布狀況、試采產能、油水關系、油藏特征、儲量規模。強化經濟技術政策研究,實現外圍塊效益開發。根據黃河南地區極復雜斷塊油藏特征及不同類型圈閉特點,不斷優化單井地質、工程設計,開展單井經濟效益預評價,優化實施,并做好實施過程優化調整,提升新井的實施效益。
1.1 井網優化:外圍塊都屬于復雜斷塊油藏,一般采用不規則注采井網,邊水能量充足的采用自然能量生產;注水井要增加新的有效方向,注采對應連通狀況要好,能夠控制一定的水驅儲量;采油井要盡量打構造高部位或含油富集區。未水驅控制的區塊,實施老井先期注水培養或同期配套。井型合理,新井盡量利用水平井、多靶定向井技術增大單井控制儲量,最大限度利用報廢老井側鉆,降低投資。
1.2 合理注采井距。利用注水啟動壓力測試結果,線性回歸表明:注采井距=250米以上,儲層孔隙度在15%時,注水啟動壓力28兆帕;注采井距=180-250米之間,儲層孔隙度在15%時,注水啟動壓力24兆帕;注采井距=120-180米之間,儲層孔隙度在15%時,注水啟動壓力18兆帕;
1.3 新鉆井經濟界限。按照費用與效益相對應的原則,進行新鉆單井經濟效益預評價:一是新鉆井初期產量界限。新鉆井所獲得的收益能彌補全部投資、采油操作費,并獲得最低收益率時應達到的最低產量;二是新鉆井增加可采儲量界限。一般要求在采出其增加可采儲量的40-60%時能回收全部投資,投資回收期為5-8年,收益率為12-15%。新井單井增加可采儲量必須高于經濟界限。
1.4 注采管理政策。強化注水意識,樹立注水開發水優先的觀念,探索合理注采管理政策,提升注水有效率;注水方式:邊緣低品位區塊面積較小,井點少且偏遠,不宜建立一套完整的注采系統,通常采用撬裝泵注水方式,實現零散井的注采配套。油井工作制度:同時加強以“五小”措施為主的日常管理,維護油井處于最佳狀態生產。
近幾年來,主要通過調整側鉆、加密井網,儲層改造、長關井利用等成熟配套技術完善外圍低品位塊注采井網,提高儲量動用程度,為采油六廠產量持續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2.1 通過新建井網、注水配套,增加探明未動用區塊動用儲量,主要圍繞曾經獲得過工業油流的井點,上報過探明儲量的未動用區塊進行系統研究,進一步落實構造、評價儲層、圈閉及其含油性,通過新鉆井,合理部署井網,及時實現注水配套,提高區塊儲量動用程度。2006年以來,在外圍13個區塊實施各類新井45口,建產能8.79×104t,累計產油16.1897×104t,增加動用地質儲量260.29×104t;
2.2 通過壓裂改造、改善儲層滲流條件,增加自然能量塊產能。近幾年投入的外圍區塊以低滲油藏為主,由于自身特有的低滲透率、低孔隙度、喉道細小等不利的儲層條件,開采難度大、產量遞減快、效益差。隨著壓裂技術的不斷發展,黃河南逐步形成了一套適合于低滲透油氣藏儲層改造的配套工藝技術,使得部分外圍自然能量區塊產能得到有效提升。
2.3 通過井網加密、縮小井距,改善水驅動用差區塊開發效果。針對油層埋藏深、注采井網不完善、水驅控制及動用程度低的低滲透區塊,在儲層、構造精細研究認識的基礎上,汲取過國內外相關的理論與實驗結果,分別從井距、井網、開發方式等角度進行論證,通過縮小井距、加密井網,同時結合低滲層的壓裂引效等開發技術對策不斷改善水驅動用差區塊的開發效果。
2.4 通過細分注水、調整注水強度、保持水驅較好區塊持續穩產。針對外圍低品位塊中水驅動用較好的區塊,在井組注采狀況調查、剩余油潛力分析的基礎上,通過細分注水,改變吸水剖面;結合注采動態反應,合理調整注水強度等方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保持區塊持續穩定生產能力。
2.5 通過老井復查、強化油層識別,實現長關井有效利用。2006年以來通過對馬62塊、橋81塊等12個區塊的老井進行復查,優選了12口井再利用,初期平均單井日增油4.5t,累計增油1.0726×104t,恢復動用地質儲量36.5×104t。
3.1 低品位區塊開發效果。低品位和難動用儲量得到有效動用。注采配套完善13個,增加動用地質儲量260.29×104t,增加可采儲量37.2×104t。外圍區塊產量大幅度上升。年產油由2006年的4.8×104t上升到2012年的6.4×104t,2010年最高達到7.5×104t,累增油23.6×104t,新建產能13.83×104t。實現了注水開發,水驅效果得到明顯改善。增加水驅控制儲量196.87×104t,水驅動用儲量112.4×104t。
3.2 油田整體開發效果。整體開發趨勢變好。動用地質儲量由2006年的2728.1×104t上升2012年的3550.45×104t;年產油從2006年至2010年連續5年保持在18萬噸以上;綜合含水穩定、年綜合遞減、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