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吐哈油田鄯善物業管理公司生產運行科,新疆 鄯善 838202)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心城區與小城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使得小區生活污水不斷增多,導致了較大范圍的城區污染以及農村河流污染。醫院、公園、商業中心、學校、高級住宅區均為小區,而污水處理系統的使用,則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水的利用率。那么,怎樣的污水處理系統才適用于生活小區,逐漸成為人們面臨的一個問題。
①出水的要求以及處理目標。對出水的要求方面,各個小區的要求及目標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因此,在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時,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出水水質。使用土地處理法對出水進行處理時,必須與其要求相符。②根據小區整體規劃及建筑的特點,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設計與建設,即外觀設計要和小區建筑協調,力求達到美觀的要求。③處理工藝應始終以“簡單、實用、方便”為原則,以方便管理。④在空間布置上,最好是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局時,則要注意做到緊湊,以免浪費用地。⑤污水處理廠的位置,應選在小區的下風向,并要與其他建筑物保持合適的距離,避免給環境帶來污染源。⑥處理裝置應實現定型化、模塊化,適合分期建設。⑦考慮到小區人口的增長,應以預期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基礎。
以農村小區廢水處理原則為基準點,所選擇的處理方法應具有產泥少、節能、效果穩定的特點。一般來說,小區各種類型的建筑物均應設置有化糞池,故可將化糞池與污水處理方式融合,對現有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創新。當前,使用頻率較高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有這幾種:①污水依次經過隔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及沉淀池,最后是出水;②污水分別經過隔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淀池后,還需經過污泥回流,最后才出水;③污水在經過隔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或CASS池之后,則會出水;④污水經過隔柵、調節池及提升泵的處理后,再對其進行加藥過濾或是混凝沉淀,即可出水[1]。
除了上述列舉的工藝外,生態水體治理術也是當前污水治理的熱點。現階段所開發的水體生物—生態修復技術,主要是對自然界恢復能力及自凈能力的強化。它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前提,通過對自然界本來面貌的恢復,促進自然界自凈能力的提升,從而達到治理污水的目的。這是一種創新型技術,它始終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治污思路。
這是一種新的廢水生化處理法,兼具活性污泥與生物膜法的特性,而生物接觸氧化濾池為該方法所使用的主要設備[2]。
一般情況下,在曝氣池中可發現礫石、塑料蜂窩等填料的存在,而一旦填料被水浸沒,鼓風機在填料底部進行曝氣充氧操作,這種裝置稱為鼓風曝氣裝置[3]。空氣可從下到上,夾帶著未處理的廢水,則可到達地面。當空氣逸走后,廢水則會由濾料間格流至池底中。因為活性污泥主要以填料表面為寄居場所,故不會隨水發生流動,而生物膜會被上升氣流的攪動作用影響,實現自動更新,如此便能達到凈化的目的。
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污水所需的時間較少,出水水質好,且該工不需耗費大量的電力。不足之處是,該方法會使濾料之間的水流速度變得緩慢,也會減小水流的沖刷力,進而導致生物膜脫落,但余下的污泥很難排走,然后滯留在濾料間,并導致水質惡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水處理效果產生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在濾料更換、維護構筑物方面,工作難度則較大。
不同于一般的污水二級生化處理工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具有很多優點,比如工藝簡單、能耗低、凈化效果好、運行管理容易、出水安全性好等。盡管該方法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積,但占用的土地均能充分發揮其自然屬性作用,實現對土地的開發利用。人工濕地修復技術主要指的是一種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動,達到轉移污染物、轉化污染物及講降解污染物、以促進水體恢復的污水處理工藝。實際上,該技術也是對自然界恢復能力與自凈能力的利用及強化。在人工濕地植物過濾法凈水系統中可發現,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利用植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實現對污水中氮、磷的吸收或是處理,以達到凈化污水的效果。
活性污泥法也是一種較有效的污水處理法,它以活性污泥為主體,以初次沉淀池、曝氣池、二沉池為處理的構建物。該工藝主要是通過培養活性污泥,并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吸附作用、氧化作用,實現對污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分解及對污泥水的分離,達到污水處理的目標。
由上述可知,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生活小區污水處理量也會增大。因此,怎樣才能實現對小區污水的高效處理及回收利用,則成為很多科研人員面臨的問題。生活小區污水處理系統是在遵循自然界規律前提下而開發的一種污水處理方式,并充分考慮了生活小區的污水水質、水量等因素,處理工藝具有操作簡易、污水處理效果好、經濟等優點,適用于大部分的生活小區,被認為是一種可推廣應用的污水處理系統。
[1]蔡可寧.淺談小區污水處理[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10):77-80.
[2]黃正文,余波,周更明.CASS工藝處理城市住宅小區污水及中水回用探討[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02):184-187.
[3]王雪芹,李云.關于小區污水處理的研究探討[J].科技信息.2010(1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