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夢(華北電力大學,河北保定 071003)
人類是改造自然和創造財富的主體,人類社會的進步依托于物質世界的繁榮。20世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也是能源使用擴大化的階段。對資源的發掘和開采,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針對環境保護問題,對環境的改善需要從技術上進行提升。對化學技術的應用需要掌握關鍵性常識,在技術利用上符合環境治理的基本要求,避免產生化學技術帶來的雙重污染。
1.1 未知的環境條件帶來的危害。化學技術在環境保護應用中最為明顯的弊端就是對治理環境的不了解。已經造成污染的環境,無法第一時間認識污染物質的種類,更無法第一時間掌握污染的時限。應用化學技術或者化學原料,無法準確清晰的認識到污染帶來的危險系數。例如有的河流污染為石油污染,有的為放射性污染,這樣的條件下,選擇化學技術就容易造成新的不良反應。未知環境條件帶來的危害,是化學技術在環境保護應用中的顯著難題。這種不確定性,給化學技術的選擇帶來疑問,不適宜化學手段的應用。
1.2 化學技術手段選擇的難度。環境污染治理中,首要的任務包括水污染及治理,大氣污染和治理。化學技術的應用就是為了能夠利用化學制劑或者化學手段,分解水源和大氣污染物,使污染源在化學方法的干擾下進行分解。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傳統的污染能夠找到一定的方法進行治理,但是,新的污染源沒有經過試驗,無法準確識別污染類型,無法準確找出與之相匹配的化學技術。例如河流污染中,病原體污染、需氧物質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無機物污染等往往呈重疊狀態出現,這就要求化學手段的選擇要符合物質之間的物理要素,沒有依據的選擇就會造成污染更加嚴重。
1.3 短期反應與長期反應的矛盾。化學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原理主要是針對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但是,針對不同的污染源,采用的化學方法有明顯的差異。在反應時間上,反應物質種類上,反應的長期效果上,并不能立刻得出結論。化學技術如果應用不得當,就會造成短期內沒有不良反應,而隨著時間越來越長,生成新的物質之間發生不良反應,就會使化學技術應用變得沒有意義,或者進一步產生危害。
2.1 充分調查,選擇適宜的化學技術類型。我國在改革開放的三多年中,經濟和社會發展得到了顯著的進步,但是,工業進程的加快,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危害。環境污染的污染源很多,例如原油泄漏、燃煤煙塵、酸雨、汽車尾氣、溫室效應、有機氯農藥、環境致癌物等。因此,在運用化學技術時,首要的任務就是對環境所存在的污染源進行準確識別。通過取樣調查分析,明確污染源的類型和數量,制定準確的方案進行化學物質投放。這樣,就可以規避污染源種類帶來的危害,使化學制劑更具針對性。
2.2 建立實驗項目,準確把握化學技術的應用時效。化學技術在環境保護的應用上,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化學技術在不同的環境治理上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和局限性。環境保護問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環境保護人員堅持動態觀察的工作方法。根據各地區污染情況的差異,環境保護部門要建立實驗機制,通過對化學技術的認識了解,采用實驗的方式進行實驗組合,在實驗中得出有效的結論。化學技術在環保上的應用需要更加謹慎,以有利于與環境維護為基礎標準。
2.3 發展綠色化學,保障環保效果明顯。從環保工業發展來看,綠色化學是化學技術應用于環保的進步。綠色化學采用綠色技術,旨在提高廢物的利用率,降低廢物的數量和毒性。綠色化學是化工也革命性的變化,能夠繼續推進綠色能源工業,綠色農業的發展。化學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從技術角度和專業化角度進行分析,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通過結論推廣產生良好的環境治理效應。
環境保護是未來一個時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在現實調查中,水污染、大氣污染已經蔓延到各個城市。霧霾天氣的重疊出現,標志著我國的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運用高科技技術對環境進行治理,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化學技術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和方法,是科技應用于環保的重要體現。
[1]趙素紅,電化學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電力科技與環保,2013年06期.
[2]李勤,綠色化學技術及其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有色礦冶,2007年第5期.
[3]趙淑蘭,淺議現代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年第16期.
[4]王英健,萃取技術在環境樣品處理中的運用,環境保護科學[J],2009年第1期.
[5]馬榮萱,李繼忠,納米技術及材料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