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緋(貴州省化工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2)
化工是化學工業、化學工程、化學工藝三者的簡稱,主要包括石油化工、農業化工、化學醫藥等方面。從廣義上來說,化工就是指通過化學方法將物質原有的結構、組織進行改造,或者以此合成一些全新的物質,其技術被稱為化學工藝,所得產品則為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即為化工生產。對其主要特征概述如下:
在絕大部分化工生產過程中都具有連續性,往往既存在物理變化,又具有化學反應,這主要是由化工生產原材料及方式所決定。
進行化工生產的原材料不僅種類多,而且性質差異較大。例如,物質的爆照極限、熔沸點、化學穩定性等都存在區別;原材料的毒害性、腐蝕性、安全生產措施等也有所不同。也正因為如此,要想切實做好化工生產中的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就必須對其諸多特性進行了解。
由于其生產所用原材料性質較復雜,且生產過程大多為連續進行,因此,生產工藝中涉及的反應類型也較多,容易受到環境影響。例如,一些化學生產必須要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進行,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對其生產造成影響。在乙烯聚合生產中,壓力為130-300MPa,溫度為150-300℃之間,當乙烯分解,會釋放出巨大的熱量,促使反應加劇,很可能導致爆聚,甚至使分離器與反應器爆炸,造成安全事故。
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化工生產中重大危險源管理的重要性,相繼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指導文件,并且持續更新。但是,由于大多數化工企業都在省、市甚至縣,當地實際標準可能與國家要求存在出入。在辨識度方面,主要體現在未及時對指示標進行更新、未按照新標準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標識、仍沿用已經作廢的辨識標準等。
安監總局在2011年12月對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建立相關要求頒布了指令,但是由于缺乏詳盡指導,企業無法以此為依據對重大危險源建立詳盡檔案。這樣一來,也就難以為其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由于缺乏重大危險源的具體檔案,有的企業在監控方面存在著有心無力的現象。此外,國家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所頒布的指令往往為指導下意見,強制性的要求欠缺。有些企業乘機鉆取政策的空子,減少監控點位的布置。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主要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提出以下幾點改進策略:
對化工生產中的重大危險源進行識別是開展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的步驟。尤其是要對一些危險化學品腐蝕性、毒害性、易燃易爆性等涉及到安全生產的各方面進行識別。并且以此為依據,判斷出哪些物品屬于重大危險源,方便對其進行監控、制定相應管理措施。因此,有關部門應當首先以《重大危險源辨識》為標準,制定詳細可行的重大危險源識別、登記、上報制度。此外,還需要對企業提交的重大危險源信息進行核查,制定確實可以試試的安全管理策略,并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后的減災措施進行制定。例如,企業所在地有關政府部門,應當配合上級部門對范圍內的重大危險源開展定期的檢查、不定期的抽查,進行危險系數評估、危險源管理監察等。再者,還應當建立國家、省政府、市政府三級聯合響應的化工程車重大危險源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盡量將突發的重大危險源安全事故影響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從事化工生產的企業應當明確自身才肩負的安全生產責任,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切忌出于節約成本等其他目的忽視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
其一,企業應當對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做出正確的認識和辨識,將其詳細記錄在案,按照有關規定將其上報至主管部門。例如,在化工企業重大危險源區域出入口出應當設置明確的標示,注明“重大危險源”,并且將重大危險源內容進行標注;在一些與重大危險源相關聯的生產設備、設施,如生產車間、原材料倉庫等地,應當設置明確標示,注明“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并將可能出現的危害、防范方式、事故發生急救措施、聯系電話等內容進行標注;對于一些危險化學品也應當設置警示牌,表明其名稱、禁忌、聯系電話等內容。
其二,化工企業應當在充分辨識重大危險源的基礎上做好危險源安全評估工作。該項工作不僅包括對重大危險源性質的全面了解,還應當將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進行計算,制定詳盡可行的安全事故減災措施。
其三,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化工企業應當對重大危險源化學特性全面掌握,對從業人員加強培訓,避免因人為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尤其需要對重點裝置、部位、工藝的從業人員從安全生產意識、設備操作規范、所使用的化工原材料特性等方面進行培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頒發合格證,實現持證上崗。此外,如果化工企業自有員工對安全生產或自動化器材操作水平欠佳,不能對本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則可以邀請國家、省級化工專家進行授課,尤其是對于一些危險系數較高、涉及較多重大危險源的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在培訓時,需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從聽課人員的實際情況出發,確保其能夠聽懂,學會使用機器設備,提升安全意識,實現化工安全生產。在進行培訓之后,為進一步加深工人安全生產意識,企業可以組織工人、管理人員到規模較大、自動化控制系統運行良好的典型化工企業對其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的觀摩,借鑒其管理經驗。
一方面,化工企業應當以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屬于重點監管范圍內的十五類典型危險化工工藝進行及時的排查,尤其要對三類危險化工工藝目錄所示危險源進行監管,全面掌握本企業化工生產工藝情況,對使用重大危險源進行生產的裝置實施全自動化改造。對已經引進自動化生產系統和裝備的進行定期檢查、檢修,晚上自動控制系統,確保實現現代化電腦操控,杜絕人為安全事故。例如,對諸如過氧化、重氧化、硝化、聚合、氟化、加氫、裂解等涉及重大危險源的化工工藝應當實行全方位控制,引進自動化控制系統。并且在一些關鍵部位、重點環節安裝可燃、有毒氣體泄漏預警裝置,從源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對化工生產過程中的重大危險源報警、聯鎖裝置的日常管理進行優化。對化工企業而言,報警、聯鎖裝置是化工生產企業重大危險源管理中的重要保障。有的企業在雖然安裝了這些裝置,但是在平時的使用中欠缺維護、管理制度。因此,為確保其真正獲得成效,企業應當定期對該裝置的儀表控制系統、安全聯鎖等裝置制定切實可行的維修養護制度,并且培養或者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一旦發現報警聯鎖裝置中出現問題,必須要嚴肅對待、認真分析,在全面徹查問題來源之后,立刻制定解決方案、消除安全隱患。
總而言之,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重大危險源數量、總類均較多,一旦其造成安全事故,將會對周邊居民及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影響,甚至帶來毀滅性的遭難。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對其實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企業也要重視這一問題,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對重大危險源生產環節嚴格監控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產生。
[1]唐敏康,鄭宇,黃同林,夏巍巍.江西省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事故統計分析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4,11(03):1-6.
[2]王爽,王志榮.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存在問題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45(05):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