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住宅建設主要還是采用由投資者出資或者房地產商投資開發,由建筑設計院設計,由建筑公司承擔建筑施工,最后出售或出租給用戶的方式。這種方式中間環節多,協作復雜,效率低,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
住宅建筑設計長期以來沿用舊有的模式和方法,較少采用新的技術和方案;住宅設計與需求脫節,平面布局、功能空間不能最大限度滿足住戶需要;住宅作為建筑產品中一種通用性很強的產品,其標準化、定型化工作卻非常落后,造成住宅設計的隨意性很大,加上建筑設計市場管理不完善,致使許多不合理的設計付諸實施。
住宅的生產一直是采用現場施工的方式進行,這種生產方式由于住宅本身的固定性和單件性,造成生產的流動性大,工作環境差,現場手工操作多、濕作業多、工人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沒有規模經濟效應,體現為高度的分散生產和分散經營。因此住宅生產周期長、技術落后、勞動成產率低,質量不容易得到保證,成本高,損失浪費嚴重,易發生質量安全等事故。
新產品不多,且大多數層次較低,有的技術不過關,推廣價值不大;材料多,制品少,應用困難;標準化程度低,使推廣應用力度不夠。
正是由于傳統現澆為主的建筑生產方式存在“質量通病多、施工速度慢、材料浪費大、建筑成本高”的缺點,一些建筑企業和房地產企業都在尋求更好的生產方式,希望通過生產方式的改變克服傳統施工方法的各種缺點。工廠化生產的建筑方式是行業目前普遍認可的。
工業化生產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去全面改造傳統的住宅產業,使住宅建筑工業生產和技術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是運用現代工業手段和現代工業組織,對住宅工業化生產的各個階段的各個生產要素通過技術手段集成和系統的整合,達到建筑的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的流水作業,從而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提高壽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
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由于從主體到裝飾的施工過程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施工誤差難以控制,必須進行大量的“抹灰”處理來掩蓋質量瑕疵,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改用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后,由于建筑構件的尺寸標準化,表面的平整度很高,不再需要進行找平抹灰,因此可以節約大量的原材料,并且由于省去抹灰降低了建筑的重量,可以節約建筑的用鋼量和基礎工程的造價,節省建筑成本;墻體減薄后增加了室內使用面積,相當于增大了空間,經濟效益顯著,據測算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面積約8—11%(現在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房屋面積的銷售方式,效益可觀),有利于節約建設用地,符合國家倡導的“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據相關統計顯示,通過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預制率達到了90%以上,施工現場模板用量減少了85%以上,現場幾乎不用腳手架。鋼材節約2%,混凝土節約7%,抹灰工程量節約50%,節水80%以上,節電10%以上,耗材節約40%,管理費用節約50%,項目綜合造價大約節省15%以上,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設的住宅與傳統生產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綜合質量和品質。主要是由于構配件生產在工廠完成,作業條件和工藝條件得到改變,多數構件使用“模具”進行生產,比手工的生產更容易控制質量,并且模具的制作進度高于手工生產水平,使構件的誤差減少,尺寸更加標準,鋼筋的綁扎定位、混凝土澆筑、門窗安裝、預埋件和水電管線的安裝可以做到準確無誤,避免了大多數的的建筑“質量通病”,建筑構件在出廠前已經進行了質量檢驗,避免了大量的返工,使建筑質量更易于控制。
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由于大量的建筑構件是在工廠里由產業工人生產完成,現場只是以組裝和安裝作業為主,現場工作量減少,再加上大量使用建筑機械,減少了濕作業的工作量,特別是用機械代替人工,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以一般民用住宅為例,高層建筑的施工可以縮短1/3左右的工期,多層和低層由于預制程度較高,現場工期可以縮短50%以上,如果部分裝修也在工廠完成,工期縮短更加可觀,提前交樓投入使用也可以帶來潛在的效益。同時,這種新模式打破了傳統建造方式受工程作業面和氣候的影響,在工廠里可以成批次的重復制造,使高寒地區施工告別“半年閑”,大大縮短建設周期。
采用工業化生產方式,有效地確保施工安全。現場裝配式建房模式,減少了建筑垃圾、鋼筋、磚塊等物料的堆積,亂堆亂放現象減少,現場施工人員減少(7—8人可建一棟樓),施工現場采用大型吊裝機,不搭建任何腳手架,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隱患。同時,純工業化生產方式,大大減輕了建筑工人的勞動強度,避免了因疲勞引發的傷亡事故。
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建筑業要求的提高,工業化生產是住宅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必然趨勢。由于傳統建筑方式存在著工期長、效率低以及質量不穩定等缺點,西方國家普遍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工業化生產目標,并有組織、有計劃地推行工業化生產項目,通過發展工業化生產把傳統現場手工作業的建造方式轉化到工業化生產的建造方式上來。經歷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工業化生產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普及率日益提高,成為地產業發展主流。我國工業化生產起步較晚,但是目前一些大型開發和施工企業正在進行工業化發展實踐,相信在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國的工業化生產發展將跨入新的發展平臺。
[1]劉志峰.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J].建設科技,2005.13.
[2]李忠富.住宅產業化論[M].科學出版社,2003.1l.
[3]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喜看廣廈千萬間一一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住宅產業發展回眸[J].中國房地產,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