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劉 捷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湖北 武漢 430085
建筑該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思路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四方面分析主要是指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素質與能力需求分析和能力分析。其中崗位分析就是通過調研,把崗位分為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監理員和檔案員,施工員是核心,未來可提升為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工作任務分析就是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任務或過程進行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應對工作對象、工作方法、工具和工作組織進行同時分析,從而得到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在這些資料收集過程中,通常將這個過程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六個步驟,一項一項完成,以免漏項。素質與能力需求分析就是對不同崗位的職業知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職業能力也可以細分為方法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能力分析就是對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進行分析,專業能力是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按照專業知識帶有一定目的性完成一項任務、解決一個問題或是評價一個結果,這種能力的核心是專業知識,通過一定的專業教育可以獲得專業能力;方法能力是對自身職業或生活中遇到的機遇和問題進行總結,并對未來的發展道路進行合理規劃,這對一個人獨立獲取新知識有很高的要求,類似于職業規劃和學習能力;社會能力是指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勞動組織能力、人際關系和公共關系的處理、社會責任心和群體意識等,在實際當中處理好這三種能力的關系才能在自己的崗位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個體系就是構建能力遞進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其主要思路是工作過程分析、企業專家參與下的實踐課程開發和基礎部、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基礎課程開發。其中工作過程分析采用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專業知識這些步驟,順序進行分析,崗位分析時還要包括技能目標、知識目標和態度目標的確立。企業專家參與下的實踐課程開發就是根據實際工程中讀圖、會審、計劃編制、施工和驗收這一過程中的能力需要,構建可以培養實際施工能力的專業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基礎部、企業專家共同參與的基礎課程開發就是在滿足專業可學習要求的基礎上對基礎課程進行系統設計,具體操作過程是校企共同參與編寫課程標準,對學習情景進行合理規劃,對知識點進行剖析和重建,將這些知識點合理的安插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當中,使得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不分家,能夠相互融合,從而達到與實際工程相通的效果。
一個標準就是校企共同參與的,根據實際工程需求編寫的基礎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不是具體教材,但可以指導教師如何編寫教材和教學,也可以知道學生如何學好知識并進行運用。
實習是與實際工程接軌的重要過程,通常要做好計劃與安排、組織與實施、指導與管理這幾個方面。其中計劃與安排就是校企共同參與進行的班級企業化管理,學校和企業進行分工,學校主打校內學習,不斷引進企業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并進行企業情景模擬教學;企業主打實習認知,將學生視為準員工,對學生進行荷槍實彈培訓。組織與實施就是校企共同參與,完成學生由協崗到正式定崗實習的過程。指導與管理就是將訂單式、預就業這種思想作為教學模式,校企共同培養學生,通過考察實現企業和學生的雙向選擇。
兩種結合就是結合區域特點和結合施工技術或工藝,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特點,以重慶為例,重慶具有山多、高溫和高樓多等地域特點,同時又具有深基坑、大體積硂、超高層硂輸送等施工技術,實際教學中也要著重考慮兩種結合。
這個過程需要訂單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訂單企業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學校完成人才培養方案,具體來說前4 個學期以校內教學為主,培養學生完成典型工程的基本能力,第5 個學期后半期開始完成協崗到定崗的過程,使學校和企業具有連續的合作關系,第六個學期完成頂崗過程,從而使得學生畢業即就業,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
學校和企業制定的方案需要教師進行具體實施,因此對教師的培養必不可少,具體通過教師本人制定培養計劃、系部制定教師培養方案和學院制定教師培養規劃三方面完成2,教師本人著重于職業技能、職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這幾個方面的培養;系部主要針對性的使教師多參與學術會議、企業鍛煉和高校培訓;學院專注于教師國內外培訓、課程建設培訓和專業建設培訓。
教學實驗實訓條件的建設主要包括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校外實驗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建立將讀圖能力和圖紙會審能力相結合的讀圖實訓室,也可以建立提高繪竣工圖能力的繪圖實訓室。校外實驗基地的建設可以根據對學生測量實習、認知實習綜合實習和頂崗實習要求,與企業合作建設具有針對性的校外實驗基地。
教學資源庫是專業教學的基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細化,要建設包含課程標準、課程體系和頂崗實習標準在內的專業標準庫,還要建設包含課程標準、教學模式、教材、習題和答案、教學錄像等在內的網絡課程庫,另外課程資源庫、職業資格認證資源庫和專家庫的建設也必不可少。
總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建設要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完成,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國建筑工程專業的建設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1]郭玉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03).
[2]龍建旭,饒玲麗,張玉杰.貴州地區高職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職業時空,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