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鯤鵬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物質量的需求隨之提高,而牛奶這種最受人們歡迎的蛋白質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牛奶安全質量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層出不窮的質量安全問題凸顯了政府在規制監管方面的不足。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原奶安全規制的現狀,剖析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對我國原奶安全的規制提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原奶安全;質量規制;政府規制
一、引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這種被營養學家稱為最接近完美的食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消費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卻明顯偏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受國內奶源供給不足、以及近年來乳制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的影響,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乳制品安全關注和質疑。
原奶的提供作為乳制品供應鏈體系的源頭對控制乳制品質量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原奶安全的規制研究,找出政府監管失靈的原因,探究原奶安全規制的相關對策和建議,意圖從源頭保障乳制品的質量安全。
二、我國的原奶質量安全規制現狀
1.規制機構現狀。為了保證乳制品質量的安全,我國采取分段式多部門管理的方式來保障乳制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包括衛生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商務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五個中央管理機構,并且在省、市、縣都分別設有相應的延伸機構。同時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也參與乳制品質量安全管理,如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環保部門等都在乳制品質量安全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我國已經先后實施了《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對原乳收購的設備、技術、人員、工藝等進行詳細的規定,確保原乳收購過程中不受到污染。
3.質量檢測標準現狀。目前主要在兩個環節對原奶進行質量檢測:一是對收購的原奶進行檢測;二是對生產企業的檢測。在檢測方面,國家有明確的標準,為了使產品質量達到要求,各個企業都要依照標準進行生產。
三、我國原奶安全規制存在的問題
1.政府監管的缺位。在乳制品生產的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進行監管。然而在奶牛的飼養,奶源的獲取、原奶的收購過程中,缺乏監管機構,造成了監管的空白。
2.相關法律不完善。當前,相關部門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乳制品進行安全規制。然而,在乳制品產業鏈長、市場復雜的情況下,可以參照的法律又有很多種,這些法律對乳制品規制而言不具專業性,在一些特殊問題上能夠發揮的作用還是十分有限。當前我國并沒有一部完整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法律體系。
3.質量標準低檢測設備落后。綜合快速檢測設備是目前大型企業采用的主要檢測設備,相對于國標而言,檢測快而全面。然而現在仍采用人工方法對抗生素和重金屬進行檢測,其存在的問題是檢測時間較長、檢測成本偏高,甚至有的檢測不出來。
4.執法力度不嚴。當前企業的違法成本過低,處罰并不能警示違法者,有些違法者愿意冒著風險繼續造假。中國一旦發生了乳制品安全事故,隨著媒體報道的加深,會對違法行為進行懲罰。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執法人員的檢查力度逐漸減弱,質量安全問題又會出現。
四、規制失靈的原因分析
1.不合理的機構設置。目前各個規制機構的狀況是各司其職,工作獨立,這些機構的監管范圍基本包括了乳制品加工的各個環節。然而,監管部門的相對獨立性,使得很難對監管活動進行協調。在我國,并有明確的監管部門對原奶的收購進行監管,造成了安全監管的部分空白。
2.地方保護主義。經濟效益與GDP增長是目前地方政府關心的主要問題,所以在對乳制品進行安全規制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兼顧經濟利益,容易造成對本地企業的偏袒。
3.信息不對稱。乳制品企業和奶農、奶站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與乳制品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政府規制部門與各利益集團的信息不對稱,都會影響原奶的質量和規制部門的決策。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1.加大對各相關責任主體的監管力度。作為政府而言,通過對乳品產業的扶持、監管,可以達到是奶農、奶站、企業協調發展的目的。政府應該引入第三方的檢測機構進行質量檢測,同時對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應該加大。同時,對奶站的監管工作也應該加強,建立相應的預案,發現問題及時整頓,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2.提升乳品企業管理與檢測水平。首先,企業自身要加強管理并堅持行業操守。企業制定合理的價格可以使企業和奶站更好地履約,如果奶站在合理價格的情況下違約,企業可以通過提高違約金來保證交易順利進行。對于奶站的摻假行為,企業要堅決予以抵制。
3.大力扶持奶業發展。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奶業發展,使奶業安全的自我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比如,對購置檢測設備進行補貼,使得企業和奶站的檢測成本降低,技術裝備水平、質量檢測能力也要進一步提升,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一級原奶市場的逆向選擇問題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與此同時企業的社會化服務功能可以進一步提升,奶農生產的生鮮乳的質量水平也會提高。
4.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當前,對原奶的定價主要參照收購過程中的檢測結果,在大型企業與奶牛養殖戶的交易過程中,奶農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這一面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同時也給乳制品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所以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就使原奶檢測環節獨立出來,對乳制品加工企業和奶牛養殖戶都公平,有利于提高奶牛養殖戶提供優質奶源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提高我國乳制品檢測水平和檢測手段。
參考文獻:
[1]寶音都仍,郭曉川.基于博弈論的奶業企業與奶農利益關系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11).
[2]孔祥智,鐘真.奶站質量控制的經濟學解釋[J].農業經濟問題,2009(9):24-29.
[3]杜鳳蓮,董競澤.博弈論視角下奶站與乳品企業利益關系分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