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智清+黃玉蓮
【摘 要】 如何在農村初中生物學課程中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研究改革并取得成效?端正學生學好生物學的態度,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濃厚興趣,立足農村生物資源進行教學和采取探究性教學方法等是比較有效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改革
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課堂教學在城市中小學已經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地開展,并取得很大成效。農村有點名氣或規模較大的學校早兩年也開始高效課堂教學試點,在部分班級選擇幾個主要學科進行試點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總結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培養了一批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教師骨干,為學校全面推行高效課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在農村規模較小的學校才剛開始推行高效課堂教學,生物學作為初中教學中的小學科也應積極進行高效課堂教學。
如何搞好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并要取得一定成效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端正學生學好生物的態度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端正的態度是學習的法寶。一個沒有正確學習態度的學生肯定學習狀態不佳,學習成績不好,而且往往有厭學心理。農村初中住校生較多,并有許多留守兒童,父母忙于農活或遠離父母,缺乏家庭督促,學習態度很糟糕,對生物這樣的非主流的教學科目更是如此。所以,對于學習生物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應該對其高度重視。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所有科學知識、技術本領,都是通過學習來獲得的。其次,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習是愉快的。學習生物是比較乏味的,但我們老師要把生物課講生動、講活,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快樂地學習。三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一個會學習的人,不但能夠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自覺主動地學習,而且能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能提出新的學習目標,不斷進步。
二、培養學生學習生物濃厚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學生要獲取科學文化知識,首先要對學習充滿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興趣,其成績就會慢慢提高。在生物教學中,要使學習的知識為學生接受,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地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運用于教學,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設置懸念,聯系實際,揭示矛盾,給學生以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例如通過觀察稻谷催芽過程,提出種子為什么會發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等問題。此外,用小盒子親自采桑葉養家蠶,利用農村農田及山上植物、家禽和家畜等實物教學,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三、立足本地農村生物資源進行教學
農村中學開展生物學教學活動有其天然的優勢,教師應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挖潛、開發課程資源,并合理組織活動,采用多種活動方法,引導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主動參與、在樂于探究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充分的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我校處在山區,有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依托這些資源,盤活教材,充實教學內容。在講八年級下冊“綠色植物的生殖”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時,要學生聯系自家農作物及帶學生到田間調查,如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長是經過播種發芽、青苗生長、開花、授粉、結果等過程,其生殖屬有性生殖;如馬鈴薯、芋頭等作物的生長是通過根莖埋入土中然后發芽長苗又形成根莖,其生殖屬無性生殖。
四、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
例如有關硫循環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組織提問:(1)二氧化硫是怎樣污染環境的,給生物造成什么危害?(2)現在有哪些技術手段檢測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3)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應該采取哪些措施?為了讓學生盡量參與,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找資料,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教師再引導學生根據資料思考控制二氧化硫污染應該采取的措施: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新的清潔型能源,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多種一些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如柳杉)。這種基于資料的探究方法,以解決某一生態學問題或環境問題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自主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所學知識的過程來形成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對生態環境深入探究的態度和習慣,并掌握探究的思維方法。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教學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產物,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研究,大膽嘗試,科學規范的總結而不斷提升,就一定能夠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楊淑梅.如何構建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1(6)
[2]錢世梅.淺談農村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0(12)
[3]倪曙光.淺談初中生物自主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14)
[4]李玉珍.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4(1)
【作者簡介】
闕智清(1966-),男,江西吉水人,吉水縣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中教一級,從事初中生物教學。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縣第二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