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靜
【摘 要】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由傳統的知識與技能傳授教學轉向現代的遷移性與發展性教學,培養學生終生的體育與健康意識。在新課程背景下,一節成功的《體育與健康》課應該體現興趣、生命的活力、美的感受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快樂課堂;有效方法
一、體現“趣”
1.導入新課時引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的導入,就好比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歌唱奠定了基礎。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為此,通過教學情景的設計,組織有興趣的游戲活動,運動遷移的練習方法,或以一個激起思維的若干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既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也需要對整個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即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具體的做法是:1、重視教學環境的美化與優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調節學生的心理活動,讓學生產生一種新穎的感覺。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3、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富有拓展性與創意性的練習方法,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的歡樂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自主練習的學習興趣。自主性練習是在教與學的基礎上,啟發學生進行拓展性的練習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展示學生的運動能力。因此,自主性練習的教學過程要精心設計,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體現自主練習的趣味性和興趣性。教師要加強指導,積極參與學生的練習活動,適時的進行評價與鼓勵。始終保持學習的激情。要杜絕以“放羊課”和“活動課”代替自主性練習的形式。
二、體現“活”
1.教學方法靈活。運動技能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不存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年齡學生都有效的“萬能”的教學方法。因此,要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而且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還要創造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體現“教與學”和“學與練”的過程,教師都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都要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更好的促進運動技能形成,促進學生的身體鍛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
例如:跳遠課上,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回顧體會立定跳遠,接著教師做跳遠示范直接讓學生模仿,選出協調性較好的同學展示;選出協調不當的同學,讓別的同學指出哪“感覺不對”,接著教師再通過“糾錯”的形式教授跳遠的完整技術動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習新的技術技能效果較好。
2.把教材用活。教師對教材鉆研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運用;要想運用得好首先是吃透教材,只有熟悉與深刻理解新課標,吃透種類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與行動,上課時才能揮灑自如,得心應手,才能做到教的輕松、學的愉快。
3.把學生教活。只有課堂活起來了,學生才有可能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把學生教活的很重要兩個方面就是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鍛煉意識、健康意識、生命意識,另一面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思維意識。使學生成為教學的參與者、互動者、求知者、激勵者。
三、體現“美”
1. 風格美—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與一般教師的區別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所謂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獨特結合與表現。可以說教學風格是教師在教學上成熟的標志。沒有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就很難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一個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經歷下面幾個階段:模仿教學階段—獨立教學階段—創造性教學階段--有風格教學階段。
2.氛圍美—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一個人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會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會勇于表現自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發揮。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才能心情舒暢,才能使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的雙邊活動過程。師生以什么樣的心境進入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取得教學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體性。
課堂教學中要精講多練,以練為主,做到動中教、練中學、學中會、會中創、創中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我們要為學生創造富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3.感受美—讓學生在成功與快樂中感受美。現在的課堂不能只是關注知識的接受,能力的提高,還要關注學生課堂教學的感受。當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品質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貶低、壓抑學生主體性品質的“我不行”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利用成功帶來的積極體驗促進學生的學習,并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
總之,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讓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則珊主編.《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李金芬.《淺議體育教學改革指導思想》.學校體育科學新論
[3]梁利民.《體育課“快樂教學”之我見》.中國商業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行知實驗中學)